本报北京6月12日讯(通讯员肖永顺)日前,中国铁建参建的一系列重点工程节点实现突破,有力推动国家重点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为国家长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沿江高铁(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串联起长江沿线22个城市,承担着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战略的实施。日前,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正式开启联调联试,渝昆高铁云南段隧道已贯通40座,南京北站主站房桩基施工完成,桩基总数共计10228根,创下国内站房工程单标段桩基数量之最。
在京津冀,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项目雄安1号隧道贯通,“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顺利下穿千里海河,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陆续进入验收阶段,工程建成后将有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江铁路深莞隧道“领航号”盾构机掘进施工完成75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深圳平湖南铁路货场二期工程智慧化物流综合体钢结构主体完工,深江铁路项目控制性工程磨刀门水道桥首个主塔成功封顶,广湛高铁佛山站项目正全力加快施工进度,冲刺正线铺轨条件节点目标。
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引江补汉工程建成通水后,将进一步打通南北输水通道,增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调水量。目前,“江汉开拓号”TBM顺利掘进至主洞,这是全线首台进入主洞的TBM,国内最大规模的大直径管片生产基地——2号预制管片厂正在加紧生产,每月产能达600环。
滇中引水工程作为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该工程最长隧洞——香炉山隧洞3个掌子面正在掘进作业,主洞开挖支护累计突破11.2公里,白马洞隧洞至老尖山隧洞也在加快推进。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久前,“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时种植的玫瑰花开了”火遍全网,玫瑰的存活率达到了90%,这是对建设者付出最大的鼓励。铁五院“王德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用了3年时间,研制出以生态友好型“抑尘宝”为代表的防尘抑尘系列材料, 应用于城市道路扬尘治理、植被恢复、荒漠化治理等多种场景,助力生态复绿、防尘固沙,效果良好。
一手治沙,一手治水。在天津,中国铁建投资、建设、运营的首个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天津张贵庄二期污水处理厂已经安全稳定运行超过300天,累计处理污水2631万吨、污泥13638吨,为北塘排污河、永定新河以及渤海大沽口近海等海河流域提供了2465万吨“生态补水”。
科技兴国,创新驱动。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是中国铁建发展战新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力量,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着力构建“战略咨询+科技研发+产业孵化”驱动体系,目前已经招聘20多名具有全日制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精准聚焦复合材料、智能装备和零碳园区等8大战新产业领域,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力量。
近年来,中国铁建牵头16家中央企业,承担启航行动深地空间领域地下空间利用方向任务,通过提级管理、顶格组织、顶格支持,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成功获批建设地下空间利用方向国务院国资委第二批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首创地下结构韧性设计方法,研发随钻测试设备和地下车站装配式及智能建造技术,减少施工现场人工80%,缩短工期30%。
“两重”建设关系民生大计,关乎长远发展。中国铁建将高质量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持续巩固提升生态安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铁军风采,在创造人民福祉中铸就千秋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