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祥
企业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大监督”体系,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是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大监督”体系,首先要筑牢思想防线。任何腐化变质的行为都是从思想道德的退化开始的,筑牢思想防线是最有效的预防。要用理论引导、教育醒脑、案例惊心、制度缚脚,建立预防性制度、警示性制度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使党员领导干部知责明责、履责尽责,自觉远离职务犯罪,达到“治未病”“正歪树”“治病树”目的。
构建“大监督”体系,要注重传播廉洁文化。要从“导入理念、规范行为、创新载体”等方面,建设廉洁文化阵地,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培育廉洁从业理念,规范廉洁从业行为,打造廉洁型员工队伍,创建廉洁型企业。通过廉洁文化进班子、进项目、进岗位、进家庭,形成学廉、倡廉、崇廉、守廉的良好风气。
构建“大监督”体系,要形成网格化联动。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统筹党内监督、纪律检查、内部审计、风险内控、法律审查、财务监督、预算管控、工会(职代会)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监督主体,实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专业监督与综合监督相结合、群众监督与组织监督相结合,形成“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的“大监督”合力。要坚持把监督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内在要求,做到监督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开展;用好自上而下监督这一重要抓手,推动层层管起来、严起来;党委发挥好对各类监督主体的领导和统筹作用,动态考评监督成效,助力监督责任落实到位,实现对监督主体的再监督。
构建“大监督”体系,要嵌入企业管理。抓住关键人物,突出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抓住关键岗位,向深拓展、向专发力、向下延伸,将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纳为“大监督”对象、实现“全覆盖”;抓住关键环节,建立包括三重一大、投融资、招标采购、财务管理、干部人事、资产运营、风险合规、安全环保等监督事项清单,做到工作有标准、管理全覆盖、监督无盲区、违规必追责;抓住关键苗头,紧盯“四风”新变化新动向,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抓住关键形式,从注重事后监督向注重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转变,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巡视巡察“探照灯”作用、初核工作“侦察兵”作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督促抓整改、建制度,补齐漏洞、扎紧篱笆。
构建“大监督”体系,要提高队伍素质。综合运用教育培训、调研指导、实践锻炼、案例复盘等多种方式,推动参与“大监督”的人员深化认识、更新理念、提升能力,更好适应健全完善监督体系任务要求。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关心“大监督”队伍的成长、明确机构定编、建立兼职制度等形式,不断增强“大监督”力量。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