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三百六十五页:我的海外建设诗篇

张盼龙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9月19日   4 版)

    □  张盼龙

    如果时光是一本厚重的书,那我在中铁十八局几内亚公司力拓西芒杜铁路项目的第一年,便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365页。这是一部以汗水为墨、测绘仪器为笔、机械设备为核心写就的壮阔诗篇。这部诗篇,在晨光的测量边缘中开启,在烈日夯实的泥土中延伸。它的字句,是每一次测量放线、开挖动土凝聚的信念;它的韵律,是重型机械轰鸣不休的节奏,是不同语言造就的非凡成绩,是中几之间如江河汇流般的深厚友谊。

    初始时,既无声又精确。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场与大地微起伏的深沉对话。烈日之下,视线在热浪中微微颤动,每一次调平、对标塔尺时,都是对精准的无声承诺。而仪器的显示屏上,数字静静定格,那一刻,世界仿佛只剩下圆水准气泡的微妙平衡与标尺分划间的细微刻度。每一声“好”之后按下存储,都像为一个音符落定音高。它们看似独立,却终将串联成曲,构成大地最真实、最基础的高程旋律。每一次设站、搬迁,都是用双脚与仪器共同丈量这一方天地,这也让我想起了初学时的一句话“踏遍青山人未老,量天测地绘新图”的豪迈壮语。

    漫长的静态观测,是至为枯燥但崇高的。GPS接收机在定点之上伫立,默默地收集着来自数万公里外卫星的讯号。而我,便是这场时空交流的守护者,守护着这场跨越星海的对话。

    而隧道沉降观测,则像是在聆听山体深沉的呼吸。在幽暗初成的隧道内,隧道测量的同事架起发出细微红光的全站仪,如同探入黑暗的触角。而我则在山体之上进行沉降观测,它关乎人员安全,关乎未来列车穿行时的每一秒平稳。

    接下来进入路基土石方施工。

    机械设备是核心,是整个路基土石方施工的关键。图纸上刻画出的每20米断面,却要由土石方来具象化。我与来自中、几方的工友们一起,成为这片大地的雕塑家。

    “填方”“挖方”“95区”“92区”这些看似冰冷的工程术语,实则却是工作标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通过计算土石方量,协调车辆机械,指挥分层填筑成为常态化工作。眼前是尘土飞扬的一线,心中却是那份必须达到的设计标高。每一层填土的碾压,都是为一个铿锵有力的诗句押上坚实的韵脚。

    土壤取样送检,是尤为重要的环节。每开一个取土场,每用10000方C组料和5000方A组料,均需要进行土壤的取样,并送于试验室进行土工试验,由试验工程师提供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等,来作为现场报检的标准。

    而报检工作,则是最严谨的节拍器。每完成一层填筑,我和试验员就会和监理工程师共同见证。探坑取样、检测压实度……当计算出的压实度大于此层填筑标准,监理工程师在检验批上签下署名时,那一刻,成就感洗刷了所有的疲惫。此刻,塑造的不仅是路基,更是责任与信誉。

    这七个月,皮肤被镀成古铜,嗓音淹没在机器的交响中。用双脚丈量着这段日益升高的“脊梁”,看着它一寸寸向远方延伸,正在让天堑变为通途。

    当路基成型,我从“创作者”变为“守护者”,从“技术员”变为“QC协调员”。让我进一步了解施工资料一把抓的重要性。

    我不再直接创造,而是确保所有创造符合要求。与技术员及试验员沟通,确保资料完整性,一份份质量文件、检测报告,是我写下的最新注释。这份工作,赋予了我严谨与深度,让它不仅是一部关于建设的诗,更是一部关于标准与品质的诗。此时,中国铁建“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观念萦绕在我耳边,久久不能停歇。

    这365页,有测量时的孤寂与精确,有填挖方时的豪迈与辛劳,也有质检时的严谨与担当。它在浩瀚的星空下,在延伸的路基上,也在我这颗已然变得更加坚韧的心里。诗篇的第一卷已然完稿,而下一页,依旧是待写的空白,等待着我去继续填满。

    作者单位:中铁十八局国际公司

以正步丈量初心 以坚守传承使命
三百六十五页:我的海外建设诗篇
细微砺初心
铁甲雄姿,共贺山河(插画)
尕阴山夏河特大桥(水粉画)
于平凡处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