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以正步丈量初心 以坚守传承使命

刘 宇 杨 影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9月19日   4 版)

    □ 刘  宇  杨  影

    天安门广场上的66秒、96米、128步正步,是我用汗水丈量的圆梦之路。大家好,我是刘宇,来自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今天,我想把这段传承与奋斗的故事,说给每一位聆听者听。故事里,有红色故土的滋养,有军旅生涯的磨砺,更有中国铁建赋予我的,那份“平凡岗位亦能铸就不凡”的信念。

    我的故事,要从家乡山东德州的红色土壤说起,抗战时期是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鲁北第一个党支部点燃的革命火种、山东抗战第一枪的清脆回响、德州保卫战里军民同心的呐喊、禹城大战中浴血冲锋的身影,爷爷口中的这些故事,像种子般在我心里埋下“家国”的根。更让我触动的是家里的“军人谱系”:老姥爷、姥爷的三个兄弟、舅舅、二爷爷、叔叔,讲起军旅故事时眼里的光,当兵报国的种子,从小就在我心中扎了根。

    2014年,我站在人生岔路口。一边是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条安稳的求学路;另一边是应征入伍通知,一条充满艰苦的军旅路。爷爷的故事、家人的军装照在脑海打转,为国奉献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最终,我穿上军装,走进武警北京市总队,开启了军旅生涯。

    部队的日子,是磨掉娇气、炼出硬气的过程,让我从懵懂少女,蜕变成有纪律、有担当的军人。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选拔启动,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竟通过体能测试、队列考核等层层筛选,成为三军女兵方队的一员。

    那是女兵方队首次全员挂枪受阅,我每天背着7斤重的配枪站军姿四五个小时,肩膀磨破就贴创可贴继续练;小腿绑沙袋练踢腿,酸痛到难眠;脚后跟磨出硬币大的血泡,挑破涂药后第二天依旧站进队伍。

    2019年10月1日,当我作为三军女兵方队第1排第22名战士,迈着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抬头看见城楼的五星红旗与国徽,所有苦累都化作滚烫的自豪。那一刻我才懂,“受阅”从不是走过场,而是代表普通人向祖国交答卷,是军人最珍贵的荣光。

    2019年底退役后,我回到山东交通学院继续学业。我保持着部队的自律,把军人的执行力用在学习上,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了让自己更优秀,更好地担起责任。

    2024年,中铁十六局的校招让我眼前一亮。宣传片里“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口号,建设者们在崇山峻岭筑路、江河之上架桥的画面,一下子击中我——这不就是另一种“为国担当”吗?我立刻投简历,顺利入职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被分配到朔黄铁路工程指挥部做财务工作。

    初入职场时,我带着刚走出象牙塔的懵懂,但铁运公司的第一个举动,就给了我满满的温暖——刚入职没多久,公司就为我们新员工组织了集体生日,前辈们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让我真切觉得,自己不再是孤单的“新人”,而是中国铁建大家庭的一分子。

    我工作的地方挨着“西煤东运”大动脉——朔黄铁路,每天能看见同事操控两万吨重载列车呼啸而过,一天能遇上几十对。听同事们聊起公司“家底”,我才知道:我们参与运营管理32条铁路,管理133台机车,还在天津、重庆、太原等城市做地铁运维,总运营里程超5300公里。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是看得见的列车、摸得着的铁轨,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的实绩。每每想到自己正在为国家能源运输出份力,自豪感就从心底冒出来,工作更有劲头。

    真正让我与中国铁建精神同频共振的,是参观中国铁建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中铁十六局铁运文化馆的经历。馆里泛黄的黑白照片,将我拉回1954年——铁运公司前身是铁道兵临管处时期,那时前辈们没有先进设备,在崇山峻岭用钢钎凿隧道,在湍急河流用木船搭便桥,寒冬里脚泡冰水,冻得发紫也不退。那一刻我才懂,“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从来不是一句口号,是铁道兵前辈用血汗写就的誓言,是中国铁建人刻在骨子里的韧劲。

    带着这份触动,我把部队里“零差错”的作风,无缝转化为精细化管理准则,带到财务岗位。从费用核算到报销流程,从银行信息到拨款金额,每一项都不敢马虎。因为我清楚,财务工作是公司运转的“生命线”,一个数字的失误,可能影响项目进度,甚至关乎公司发展。

    2025年,九三阅兵民兵方队选拔启动。凭借曾经的阅兵经验和坚持锻炼的身体素质,我再次幸运地被选中。得知消息时,我既激动又忐忑,担心会影响工作。因为涉及保密,家乡武装部按照规定跟单位协调对接,让我安心集训。我更深知,我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还有整个铁建大家庭在托举。

    可走进集训队,难题很快出现。距离上次受阅已6年,作息改变、年龄增长,起初训练有些跟不上。我给自己制定加练计划,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对着镜子调摆臂角度,对着地面刻度校准步幅,把动作抠到极致。我告诉自己:多练一次就离“标准”近一点,多坚持一秒就离“荣光”近一步。

    作为集训班长,我还把“铁建精神”带进方队。队友动作不标准时,我像铁建前辈“传帮带”我那样,手把手帮他们调整重心,我还常常给大家讲铁建人戈壁筑路、隧道攻坚的故事。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我身着迷彩“蛙服”、手持钢枪,站在民兵方队的关键位置——钉子兵。它不显眼,却要像钉子般牢牢“钉”在位置上,不能有丝毫偏差——这多像中国铁建的我们!没有聚光灯、没有鲜花,却在平凡岗位上,用坚守撑起国家发展的“大框架”。

    当民兵方队迈着正步通过广场时,阳光洒在钢枪上,映出耀眼的光。我抬头望红旗,仿佛看到了同事们在草原戈壁,守着无人区铁路线,顶风沙巡检铁轨,脸吹裂仍坚守;城市地下,排查隐患到双眼通红,只为守护乘客安全。这是我第二次踏上长安街,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铁建人,感动比第一次更浓。我想起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时,中国铁建员工组成的方阵走过天安门,用步伐展现建设者担当。如今,我作为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的一员再次受阅,接过的是前辈的精神接力棒。

    未来,我会带着两次受阅的荣光,带着铁建人的担当,把抗战精神、铁道兵精神融入工作。我想告诉每一位奋斗者:平凡岗位,因坚守而闪耀;微小力量,因汇入时代洪流而成就不凡。我会继续以正步丈量初心,以坚守传承使命,在强国复兴的路上,做一颗永远“钉”在岗位上的铁建人!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

以正步丈量初心 以坚守传承使命
三百六十五页:我的海外建设诗篇
细微砺初心
铁甲雄姿,共贺山河(插画)
尕阴山夏河特大桥(水粉画)
于平凡处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