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于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然而,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在高压态势下,其从“台面”转入“台下”,以隐形变异的方式屡屡出现,“过度留痕”便是其中典型。
工作留痕本意是通过保留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监督干部职工对工作的落实。但现实中,一些单位和部门却把“好经”念歪了。在施工现场,一些过度留痕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单位各类检查“自我加压”,喜欢在上级标准化制度基础上“搞创新”。有的安全考核本末倒置,重资料轻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每天耗费大量精力留照片、拍视频,考核双方就“P图与识别”“AI与反AI”斗智斗勇。有的以汇报材料是否精彩、资料包装是否精美、活动记录是否详尽检验党建工作质量,忽视党建对生产经营的助推保障作用。党建工作沦为“纸上谈兵”,偏离了其凝聚党员、服务群众、促进工作的初衷。
过度留痕之风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一些上级部门在检查考核中,过于依赖台账资料,将其作为评判工作的主标准,使得基层单位不得不迎合这种考核方式,陷入留痕的怪圈。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存在懒政、惰政思维,认为只要把痕迹做足,就能显示工作的“扎实”,而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成效。
整治过度留痕之风,刹住形式主义隐形变异的不良势头,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近年来,中国铁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整治形式主义方面积极作为,成效显著。在运用大监督工作机制破“四风”难题上,中国铁建通过整合纪检、巡视、审计、法律等多部门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对发现的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问题严肃问责,从制度层面杜绝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在检查督导工作中,倡导开展“四不两直”检查督导,避免了基层为迎接检查而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作秀的现象。通过这种务实的检查方式,能够直接深入了解基层实际工作情况,掌握工作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要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指示精神,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让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的危害,从思想根源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观,下大力气开展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企业风气。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是阻碍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敌。各级要深刻认识到过度留痕的危害,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做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查考核机制,注重工作实际成效,不以痕迹论英雄,不靠台账评优劣。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上,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广大群众和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