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成都7月10日讯(通讯员刘连振 王晓梦)“以前觉得监督是上级的事,现在项目每个决策环节都有纪检委员盯着,干活更踏实了!”在中铁十五局装配科技公司上海都桥智科公司会议室,支部副书记王香蕾正一边对照《“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进行合规性审查,一边分享自己的感受。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实则是装配科技公司“6+N”监督机制中“会议监督”深度嵌入项目管理核心环节的鲜活写照。
针对基层监督“穿透力不足”的痛点,该公司纪委创新推出“6+N”监督机制,以标准化、定制化路径实现监督力量向一线延伸。“6”代表六种日常监督基础方式,涵盖会议决策审查、廉洁风险排查等内容。平日里,纪检委员会常态化列席项目关键会议,及时掌握项目动态;搭建起动态风险预警台账,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开展全周期流程审查,确保项目从立项、招标采购到施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规范有序。
在实际工作中,“6+N”监督机制发挥出了强大的威力。该公司纪委督查组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对某项目进行安全督导检查时,敏锐发现领导带班制度未落实的问题。项目经理及领导班子未留存任何带班资料,无法证明履职情况。督查组当即下达整改指令,不仅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规范填写检查记录,还明确领导离岗时的替代履职流程与资料存档规范,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形成闭环”的模式,切实保障了监督的实际效果。
“N”则是监督体系的“柔性触角”,它紧紧围绕各项目在精细化管理、安全生产、节假日作风建设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一项目一方案”的专项监督。在亏损项目深度治理、中小企业账款管理以及资金支付全流程监管等重点领域,各项目充分运用廉洁谈话、风险预警、交叉检查等多种监督手段,构建起一套动态化、组合式的监督体系。这种精准匹配监督手段与业务场景的方式,让风险隐患能够被“早识别、早干预、早化解”,为企业发展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风险防控屏障。
为确保“6+N”监督机制能够长期稳定运行,该公司下足了功夫,构建起“支部书记牵头、纪检委员主抓、大监督联络员协同”的三级责任体系,与《大监督工作指南》《纪检委员年度任务清单》形成制度合力。同时,通过标准化流程手册指导、典型案例复盘教学、现场跟岗实操等方式,帮助基层监督人员明确“监督重点”与“执行规范”。如今,从会议室的决策监督到施工现场的“飞检”,“6+N”监督网络如人体毛细血管般渗透至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