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6月5日讯(通讯员李功义 李 峰 杨 伟 何海兵)运梁车辅助驾驶“数字化”管理、“动设备令”零差错、运梁效率提高30%、过孔误操作拦截率100%……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中铁十一局运架梁项目穿透式管理筑牢设备本质安全的生动实践。
面对施工过程中“过隧、跨标段、远距离运梁、大坡度架梁”等高风险挑战,中铁十一局以“标准管理穿透、设备数智穿透、教育培训穿透”3个穿透为抓手,整合形成一张“看不见”的穿透式安全管理网,及时预警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隐患,有效提升了终端安全管控能力和水平。
“我们严格执行‘动设备令’制度,对设备性能、作业环境和人员资质等进行核查,符合要求的签发‘动设备令’,方可使用。”该公司物资设备部负责人说。中铁十一局坚持标准管理穿透,创新实行“两员两长”履职清单全覆盖,将运架梁施工分解为“箱梁装运”“箱梁架设”两大网格单元,配置技术员、安全员、网格长、班组长“两员两长”,实现9项网格长职责、12项安全员职责、10项技术员职责的清单化管控。
与此同时,该公司抓好设备数智穿透,针对施工实况配置了一套运架梁智能管理系统,为架桥机和运梁车安上“千里眼”和“顺风耳”。他们对运梁车辅助驾驶进行“数字化”管理,自动规划行驶路径,精准锁定线路中心,实时监测偏离情况。运梁车通过隧道时,利用激光测距技术,避免了梁体与二衬之间的碰撞,运梁效率提高30%。针对架桥机远程监测,他们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实现了吊梁小车位置信息的厘米级定位、过孔作业逻辑互锁,过孔误操作拦截率达到100%。
“通过建立‘一人一档’教育培训资料,让教育培训精细化,安全声音直达‘最后一公里’。”该公司运架梁负责人介绍。中铁十一局聚焦教育培训穿透,严格执行“场前、岗前、班前”三个阶段培训,重点强化运梁车司机、架桥机司机、起重指挥等特种作业培训,编制“四知卡”5类66项,编制“四会卡”8类39项,确保作业人员、网格员“知风险、明职责、会操作、能应急”。同时他们定期组织沉浸式安全体验培训和定制化培训,推动“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我们还对架桥机、运梁车进行包保管理,实现周检查、月考核,及时兑现奖励,保障了设备的高效运转。”该公司物资设备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穿透式管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设备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