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日前,随着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的深入开展,不少单位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深化廉洁教育,加强作风建设,这不仅是抵御风险的“防火墙”,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作为特大型建筑央企,中国铁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推动压紧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形势要求,尤需从思想固本、靶向治理、文化浸润等方面发力,常态长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清廉动能”。
理论武装“筑廉”,以思想教育“治未病”。思想上的滑坡是腐败滋生的根源。针对施工企业点多面广、人员分散的特点,须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在深入开展日常学习研讨的基础上,还应分层分类,增强教育针对性。例如针对项目经理、采购人员、财务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通过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参观监狱等方式,开展定制化、沉浸式警示教育,结合实际剖析反面典型案例,深挖问题根源,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推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廉洁的政治品格。
靶向施策“守廉”,以制度约束“划红线”。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创新监督手段,延伸防控触角,织密制度“防护网”,构建全周期监督链条。例如在施工前期,推行“廉政交底”制度,项目经理在开工前签订《廉洁承诺书》,纪委同步下达《廉政监督任务单》,形成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的“双轮驱动”,压实“两个责任”,贯通监督合力;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廉洁风险点清单”管理制度,对材料验收、工程变更等高风险节点开展动态监测,并探索与供应商签订《廉洁共建协议》,将行贿企业纳入“黑名单”,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等,不断提升制度的震慑力与穿透力。
系统联动“养廉”,以文化滋养“树新风”。廉洁文化绝非企业单方面的口号,而是需要全员深度参与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探索立体化构建模式,突破传统宣教式廉洁建设的局限。例如通过“廉洁文化工作坊”重塑员工认知,运用角色扮演模拟利益冲突场景,使员工体会作风建设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长期价值;开发廉洁积分数字化共治平台,员工可通过举报异常交易、参与合理化建议等行为获取可兑换的诚信积分等等,利用技术赋能和管理创新,使每个员工既成为廉洁文化的践行者,又担当作风建设的监督者和设计者,真正实现文化建构与业务运营的有机融合,让清风正气充盈企业。
倡廉于有形,润心于无声,并非朝夕之功。只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多元联动,协同发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才能擦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廉洁底色,护航企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