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韦有波:“钢铁巨龙”铸雄心

陈 曦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5月02日   2 版)

    韦有波在西溪河大桥现场指挥。

    张  骥 摄

    通讯员  陈  曦

    清晨6时,一片长32米、重约700吨的箱梁被精准吊装在成达万高铁达州段最长铁路桥鲤鱼河特大桥支架上,2300米的长龙蜿蜒铺陈在川东北大地。

    “大桥顺利贯通!”桥墩下中铁十八局成达万高铁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党总支副书记长出一口气,这是他参与建设的第五项铁路工程,扎根一线二十年,“钢铁巨龙”与他相伴同行,浇铸成“全国劳模”的“钢铁雄心”。

    “练就铁骨头,敢挑千斤担。”韦有波工作日志扉页上的话,支撑他屡次攻克世界性技术壁垒。2013年,初任田桓铁路项目书记兼副经理的韦有波,迎面撞上“全国最大规模岩堆隧道”——大前石岭隧道。他扎进工地三个月,与地质专家反复推演,最终以“地表U型泡沫注浆+融冰注浆+洞内全断面超前管棚注浆”的组合拳,驯服了这条“吃人隧道”。

    参建成贵铁路时,面对喀斯特地貌下260米深谷造桥的极限挑战,他带领团队创新研发“双向极不对称水平转体”技术,建成我国高铁首座上承式钢管拱桥——西溪河大桥,创下转体精度、跨度等多项纪录,为全球同类型桥梁建设树立了标杆。他领衔的“一拖二”式劳模创新工作室获批国家专利2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篇,捧回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各类荣誉,走出了百余名技术骨干。

    “是技术尖兵,更是管理能手。”项目团队的人这样评价韦有波。进军汉巴南,在长28公里桥隧相连的项目管段,他探索“分区分级+交叉分解+流水作业”施工管理法,实现多项全线第一。挂帅成达万,面对桥隧比83%的恶劣地质环境和线路穿越村庄、鱼塘、既有线等复杂地面空间类型难题,他与地方政府成立“联合党委”,破解征拆难题;创新“砂石联建”“智能预制”等集约模式,累计降本超5000万元;通过优化用电方案、修建惠民公路、组织敬老助学,实现工程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项目成为全线标准化施工典范。

    如今,韦有波正在职攻读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博士研究生,以隧道及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主攻方向,向着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不断进发。

岗位深耕皆热土 初心筑梦自生辉
田国锐:以毫米之精,测山河之广
关改玉:“工匠”向“智匠”转型之路
朱明喜:市场开拓“领跑者”
马小利:扎根一线的工地“发明家”
赵志强:26载筑梦雪域天路
陈健:穿越江海 逐光前行
张帅坤:把盾构机越做越大
韦有波:“钢铁巨龙”铸雄心
孙红林:30年为高铁筑牢“地下根基”
王杜江:高原上的“蓝色岩羊”
刘伟:“小巨人”企业的转型先锋
林高山:匠心筑路写芳华
刘杰:用匠心铸就“中国精度”的追“峰”者
张烈霞:工地“木兰”的筑梦之路
温晓辉:测山量海铸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