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4日讯(通讯员袁 鹏)中国铁建2025年工作会提出,提升穿透管理能力要以数字化转型为依托,打造数据可交叉验证、自动化采集、逐级可穿透的一体化数字信息管理平台。中铁建设围绕项目管理做文章,挖掘数据价值,以数字化推进精细化,促进公司管理再提升。
日前,该公司开发的数字生产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点开公司总部数据分析看板,进度、经营、财务、安全、物资5大业务模块11项核心指标一目了然。工程验收与进度节点自动比对,确权率不足90%的项目自动亮红灯,对下结算超期6个月自动预警。“对于预警项目,我们采取‘一预警一反馈一处理’,限时闭环管理,有效防范风险。”公司技术质量部孙玉龙介绍说。
针对项目资源错配超配、工程公司管控能力薄弱等问题,公司以“合同收款条件、资金平衡点、资源占用规模”为评价标准,建立了资源分级监控平台,将项目分为A、B、C、D四个类别。其中A、B类项目资源占用规模小,由工程公司自行管控;C类项目列入中风险,由工程公司研判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管控、公司总部监管;D类项目列入高风险,提级至公司总部重点管控,并纳入公司月度生产调度会专项汇报清单和督导清单,停止资源投入。
通过优化资金预算模式和实施资源分级管控,在建项目资源占用状况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占用额较分级管控前降幅14%,风险较高的D类项目数量同比减少29个,减幅22%。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资金管控理念融入经营承揽前端,转换经营思路和方向,2024年新承揽有预收款或收款比例大于80%的高质量项目占比71.40%,在手项目营业收现率108%,同比增加23%。
中铁建设数字生产平台基于既有业务系统数据,实时自动抓取,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弊端,真正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级次穿透式监管体系。截至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工程板块300多个项目,实现了从公司总部到项目部,从“指挥中枢”到“神经末梢”的穿透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