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摘不下的“项链”见证“中越”兄弟情

郭俊江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4月25日   3 版)

    通讯员  郭俊江

    “向优秀的铁道兵致敬”“泪目,向英雄致敬!”……4月16日,《人民日报》微信平台推送发布《“老师傅,您把项链摘了做CT……”他的回答让人泪目》,广大网友纷纷留言,感动全网。

    该报道深情讲述了60年前在援越抗美战争中,老铁道兵吴以先所在的连队突遇美军轰炸,他身负重伤仍坚守阵地的英雄事迹。“这是菠萝弹的弹珠,共有33颗,已经镶嵌在身体里”,指着CT胶片上的白点,吴以先讲述着58年前援越抗美战场的那场遭遇战。

    1965年6月,铁道兵以“中国后勤部队”的身份参加了援越抗美,担负河内以北地区铁路的抢修、抢建任务。入伍不久的吴以先跟随部队开赴越南前线,成为原铁道兵第二师七团的一名重机枪弹药手。

    1965年12月1日下午2时许,吴以先所在连队机枪阵地西南方向的一座山头正在开采片石、打炮眼、运石块……“好天气是敌机突袭的有利条件,必须时刻做好战斗准备。”他和战友们打开机枪保险,备好弹药,随时应战。果然,从正南方两公里远的炮兵阵地传来防空警报。

    吴以先和射手郑虎城立即进入射击状态。接着,一批敌机从正南方飞向我方阵地,并降低高度,有轰炸的迹象。指挥员果断下令:打!顿时,高射机枪、高射炮同时开火,射向敌机。与此同时,敌机也向我方阵地发射火箭弹。

    阵地风烟滚滚,机枪声、炮声响成一片……突然,抱着弹盒的吴以先身子一震,瞬间跌倒在地!右手掌被弹片打穿,颈部也负伤了,脖子以下的衣服浸着鲜血,肚子被炸开了,肠子流了出来。神经处于激亢的吴以先头脑是清醒的,他猛地站立起来,拣起弹盒,踉跄地走向射击手附近。

    可是,不听使唤的右手又将弹盒掉在了地上。此时,敌机还在阵地上空盘旋、轰炸。战士们都打红了眼,吴以先更是忘记了伤痛。只见他将弹盒顶在头上,用负伤的右手稳住,左手捂住肚子,不让肠子流出来,继续配合射手作战。战斗还没结束,敌机又飞来,吴以先配合射手一阵扫射,敌人不敢低空投弹,最后只得慌忙逃窜。

    战斗结束了,吴以先被送到卫生队进行急救,稍加稳定后又转到卫生营做了腹部手术。后来,他又被转移到后方医院,医生用了两个多小时在他的右手背部找弹片,没有弹片,却清出了一块又一块碎骨头。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伤口已经基本愈合。吴以先让经治医生向部队首长转告了继续参战的请求,重新奔赴前线。1970年,吴以先所在的铁道兵部队完成了援越抗美任务,准备回国。临走时,越南人民自发前来送行,用生涩的中文喊着“谢谢”“再见”。吴以先望着这些质朴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如今,80岁的吴以先依旧传承着铁道兵精神,退休后,还担任过太原市一个社区下属的党支部书记,并于2022年被表彰为“优秀党支部书记”。

    岁月虽逝,硝烟散去。隐藏在他身上的33颗弹珠犹如33枚“军功章”,闪烁着光辉。

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 创新破解“卡脖子”技术
中国铁建两人荣获应急管理部嘉奖
指尖触碰世界 声音点亮阅读(图)
聚力消费助农 助力乡村振兴
大监督“穿针” 为民生幸福“引线”
摘不下的“项链”见证“中越”兄弟情
“小立法”搭台 “二次分配”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