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1月2日讯(通讯员李俊浩)吊臂起落,机械轰鸣,车辆穿梭……时值深秋,中铁城建湘江科学城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多个工作面同时展开作业。
“湘AL6A8*,12月28日14时31分,入场钢筋共计3.7吨。”随着项目部作业区入口处响起车辆入场播报,在不远处的办公区,技术员陈卓手机弹出消息提示框,旋即收到了物料入场信息。
“只要车辆驶过地磅,便可自动完成称重,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材料进场和使用情况,把控成本,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陈卓介绍道。
据悉,湘江科学城是湖南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五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长株潭都市圈的“桥头堡”,对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效建设好这一重点工程,中铁城建大力推广智慧建造技术和管理系统,将BIM、物联网、智能建筑机器人等新一代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自主研发的“157”智慧工地平台在该项目全面应用。
该平台集成了智能进度、智能技术、智能质量、智能安全、智能物流、智能机械、智能试验、智能环保、智能监控、智能劳务等十个模块,覆盖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
以智能进度为例,通过该模块录入总进度计划和关键施工节点,运用BIM技术构建项目模型,可以直观展示施工动态,精准把控施工进度。在智能机械方面,运用物联传感技术,通过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人机上搭载的一体化安全监控系统,实时采集载重、角度、高度、风速等安全指标数据,传输至平台并储存在云数据库中。犹如安装了一对“眼睛”,改变了“用人盯梢”的传统模式,提前防控“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保障施工安全。中铁城建连续9年获评中国铁建安全先进单位。
同时,他们加大智能化工具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探索新型施工组织模式,成立建筑机器人应用研究中心,将长沙智谷壹品项目打造成为湖南省智能建造标杆项目。“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测量机器人,采用AI测量算法处理技术,1小时即可完成300平方米实测实量作业,测量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综合成本较以往节省约50%。”该项目负责人文达介绍。除了实测实量,在楼面施工、材料运输及安装、墙面腻子涂覆等工序,都能见到建筑机器人的身影。
“一屏观全域,一网治难题。”中铁城建聚焦“智慧城建”建设,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强化“过程控制”主线,突出“效益最大化”,项目精细化管理走深走实,交出了一份份亮眼成绩——企业人均产值增幅达22%,利润总额增长38%;统一项目主材消耗标准,钢筋责任预算数量降低3%以上,商品混凝土降低1.5%以上,平均每个项目节约成本至少1000万元,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