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三个高地”铺展科技创新新气象

张启山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12月27日   2 版)

    本报记者  张启山

    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新增专利授权607项,科技成果转化规模同比增长38.3%,自主研发的中国铁建唯一单北斗接收机产品通过工信部认证,铁路轨道安全服役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荣膺“优秀”实验室……“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铁四院“三个高地”建设全面铺开,科技创新发展交上高质量“成绩单”。

    打造“三个高地”,是铁四院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和指引。一年来,全院上下,产业链群枝繁叶茂,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源头活水。

    跋涉“无人区”,打造原创技术高地

    5月,中国铁建获批“地下空间利用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拉开了“掘进地下城”的序幕。

    作为国内地下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力量,铁四院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地下工程全要素探测、规划设计、安全建造、智能监测、智慧运维技术体系,设计建设了一批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位于湖北武汉的光谷广场综合体,是国内最大最复杂的地下空间交通综合体。建设过程中,设计团队需要在地下30米,对一个直径200米的圆形做一个“大手术”,通过三环层叠、多线放射,完成3条地铁线路、4座地铁车站、2条市政隧道以及地下非机动车道的精准穿梭。

    目前,依托中国铁建地下空间产业技术研究院,铁四院加速突破地下空间核心技术,提出的储气库柔性结构和设计方法成为压气储能领域的中国铁建方案。

    创出“大市场”,打造产业转化高地

    科技创新,一个企业的硬实力。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24年,铁四院成功申报“湖北省轨道交通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全年新增授权专利607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78.2%,位居全国铁路行业前列。

    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铁四院多方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逐步形成了许可、产品销售、软著使用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显著。全年新签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超过4亿元,科技成果转化保持稳步增长。

    目前,铁四院通过布局专业化公司,组建时代科创、数创、数众等科技公司,构建“1+N”科创产业格局,通过建立统筹有序的协同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大力推动成果转化。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38.3%。

    厚植“新沃土”,打造研发生态高地

    今年,在湖北省科技厅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考核中,铁四院铁路轨道安全服役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从182家省重点实验室中脱颖而出,获评优秀“标杆”等级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瞄准轨道专业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开展轨道设计-建造-运维全过程技术攻关,为轨道全寿命周期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3年来,轨道实验室承担包括“千米级以上跨度高速铁路桥梁线路平顺性长期保持及建养技术”在内的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另有省部级课题在内的课题共50余项,获得研发经费支持5000万元以上。

    这是铁四院以创新为导向,搭建多层次创新支撑平台、打造良好研发生态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院构建了“2个国家级+9个省部级+3个中国铁建级”创新平台集群,推动新技术、新产品顺利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厚植优质土壤。

    铁四院负责人表示,实践证明,“三个高地”指引的方向符合四院发展实际,是新发展阶段铁四院高质量发展的前途所在、希望所在。

重构科技创新体系,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三个高地”铺展科技创新新气象
科技赋能提质效 创新驱动促发展
新建大理站全面建成亮相(图)
持久做深精细化 实现发展高质量
沪苏湖高铁通车运营
西安地铁8号(环)线开通初期运营
深南高铁全线首座隧道贯通
让祖国掌上明珠更加璀璨(上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