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中国铁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科技强,则企业强。一年来,中国铁建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以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底气更足、步伐更稳。
成绩来之不易,攀登仍需努力。我们要同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对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对标,同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对表,找准自身定位,特别是要在具有行业引领力、市场竞争力的“杀手锏”技术领域实干笃行、久久为功,要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加压奋进、持续发力。
在科技创新的竞技场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和行动要真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也多次强调没有技术就没有未来,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建不成世界一流企业。
“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基点和“冲锋号”。
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根本是要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融合,让创新成果实现充分转化。为了加快成果转化,各单位要用好并购重组的“利剑”,加强“青苗”标的遴选工作,快速获取技术、市场、资源、品牌、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提升技术产业化竞争力;要建立“中试基地”及内外部推广机制,打通成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一批创新性强、具有市场前景的研发产品,尤其是“三首”产品切实转化为生产力;要用好“四个15%”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人才是第一资源,企业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青年人才是企业向新向前的源头活水。探索未知、勇于挑战,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属性。他们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各单位要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在科技创新工作中中展现更多青年担当。要实施“青年托举”项目,充分发挥青年人才专业优势,给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创造更多机会承担公司研发任务,并提供经费、政策等方面更多的支持,营造宽松的研发环境,指导青年人才过好“科研黄金期”,成长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科技领军人才。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