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03月04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烫手山芋”变身创效“香饽饽”

侯佳冰 桑梅青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03月04日   2 版)

    本报陇南3月3日讯(通讯员侯佳冰 桑梅青)河谷深邃狭窄,河道坡陡流急……甘肃文县白水江一向以险著称。日前,由中铁十七局二公司承建的白水江特大桥左右幅双线均实现贯通,不仅进度全线领先,还获得了良好收益。

    该项目因线路长、结构复杂、水下施工多,一度成为施工单位眼中的“烫手山芋”。“我们通过调整工期节奏,实现进度和成本间的平衡,易亏点没亏,反而创效,实实在在打了个漂亮仗。”项目经理刘明珍高兴地说。

    此前,紧迫的工期、有限的预算驱使着刘明珍和团队不断创新管理思路。“202根水下墩、9片现浇梁,对施工技术要求很高,成本和安全质量的把控也不是易事。”在事关成败的水中墩施工前,站在岸边面对湍急江流,刘明珍思路很清晰:“工期虽紧,但受季节水量影响,水中墩施工却不能一股脑地‘赶’,急了成本大吃不消,缓了工期赶不上,必须把握好工期节奏,快慢相宜,才是当前性价比最高的施工方式。”

    为了在枯水期内拼抢出进度,该项目部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展开24小时施工作业,集中突击水中桩基和墩柱施工。同时,根据不同时段、区域的水流差异,刘明珍将技术团队进行分编,采用打游击的方式,分区域攻克架梁通道。最终,他们在两个年度9个月的枯水期间完成了所有水中墩柱和桩基施工,快速打通了架梁通道。

    为了给后续“战场”施工及时“供粮”,项目团队除优化梁场设计提高存梁能力外,在内模使用上也费了一番心思。他们根据实际生产进度和需求,确定了3套内模循环使用方案。这样一来,项目可实现每天预制3片梁,最大存梁能达到30片,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也满足了后续水中制架梁产能需求。

    在白水江特大桥施工中,刘明珍还把进度步伐放缓,将原定双线架通方案改成了率先架通大桥右幅。对于这一决策,团队中很多人持反对意见。

    “双线同时作业,短期看确实能缩短工期,但按照目前制梁产能有限的实情,长期下来效率却无法达到最优。”面对大家的质疑,刘明珍在会议室的小黑板上边算边讲解。一番通俗的解释后,大家一致通过了“右幅迅速架通再转战左幅”的方案,并迅速展开施工。

    据悉,该项目剩余工程正在有续推进,施工总产值完成比位居全线之首。近日,他们还在业主综合评比中获得50万元奖金。

三江源头舞彩练
“数字化案场”为转型升级插上“云翅膀”
“安全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巡检
复工达产加速“跑”
3项专利年创效300万元
“烫手山芋”变身创效“香饽饽”
“百年老站”向史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