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中铁十六局一公司

一项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陈丽敏 胡珊珞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11月19日   2 版)

    本报北京11月18日讯(通讯员陈丽敏  胡珊珞)日前,中铁十六局一公司以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机场地下站项目为依托,研发的“填海软土区敏感环境大型地下空间施工关键技术”,经北京城建委员会专家鉴定,整体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机场地下站是目前亚洲最长地下车站,位于填海造陆区。车站主体全长911米,埋深26米,距基坑边缘仅1.7米处,有4个1.5万吨的超大荷载蓄冷水罐。由于深圳机场地下站地质条件复杂,暗挖需下穿复杂软弱地层,且紧邻建筑物,存在航线限高、空中环境敏感、工程规模超大、明暗挖工序转换复杂等诸多施工难题。

    为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该公司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和工程验证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研发出“填海软土区敏感环境大型地下空间施工关键技术”。他们通过对大型地下空间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对基坑壁进行自适应支撑力补偿的联合支护方法,实现了基坑支撑内力的动态平衡,有效控制了邻近重载物的变形。他们还成功研究出地连墙钢筋笼分段拼接技术、基坑“上翻下穿”开挖方法,保证了在填海软土区大型地下空间内明挖施工的高效与安全。他们采用地层加固管与桩相结合的新型复合支护结构,有效解决了在填海软土施工时地面沉降和邻近地下管线变形的难题。

    据悉,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穗莞深城际铁路项目施工中。在整个技术研发过程中,中铁十六局一公司还收获工法3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等技术成果,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鏖战陇上,建设扶贫攻坚高速路
创造更多“解难红利”
一项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利废用旧节省百万
现场介绍盾构智慧系统
中铁十二局建安公司获两项专利
京哈高铁最后一个牵引变电所成功送电
获评内蒙古质量信得过班组
“化椭为圆”穿越滇西红层
兴泉铁路戴云山二号隧道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