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新红
时间是丈量前进之路的刻度。改革开放的40年很长,长到由1900万分钟组成。而1分钟则很短,短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却在日积月累中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力量。
1分钟能干些什么
1分钟时间能干什么?可以生成680公里的设计基线,可以绘制站场横断面73个,可以让福厦智能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BIM模型完成2430个桥梁构件装配……不管是在中国铁建所属铁一院、铁四院,还是铁五院、中铁上海院,几乎每分钟都会有一条新的设计线从脑海里的构想变成清晰的设计蓝图,它们纵横、延伸、交织,构成了充满活力的中国高铁网。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建充分发挥铁一院、铁四院、铁五院和中铁上海院及各工程局设计院等的勘察设计龙头作用,逐步形成在铁路建设领域资质、人才、技术和品牌的领先优势。
在转瞬即逝的每1分钟里,中国铁建无声无息地服务于铁路网:天上的1分钟,机载激光雷达可覆盖5.8平方公里的勘察区域,采集焦济洛铁路沿线1200万个地面点信息;深山里的1分钟,地面激光雷达可接收张吉怀铁路2400万个地面点信息,瞬间找出破解测量难题之道;平原上的1分钟,GPS能平滑存储60个坐标,为高铁的建设、运营提供精确的基准数据;城市里的1分钟,苏州地铁自动化监测系统可完成近万组数据传送;高铁安全运营维护的1分钟,自重1300吨的桥梁纠偏工程可复位1毫米,预防性加固整治工程可精准定位50次;高速磁浮1分钟,超导磁浮列车可以跑出10公里……中国铁建所属勘察设计单位的1分钟,包含了无数拼搏奋斗的身影、辛勤洒落的汗水和熠熠生辉的智慧。
在一分钟又一分钟的不断积累中,中国铁建完成了国内56%的高速铁路、70%的普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工作,制定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标准的“半壁江山”,完成了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秦岭隧道群、西安地铁2号线、合福高铁等一系列世界级重大铁路工程建设,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6项FIDIC工程项目奖……
现今的中国铁建,拥有国内唯一一家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面掌握了磁浮交通、无砟轨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TBM隧道、水下隧道、特殊桥梁等的勘察、设计、建设与管理技术,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潮流。
1分钟能累积什么
春运期间,平均每分钟有近6200人在网上购票,选择铁路出行;地铁站里,平均每分钟有6.8万人次进入遍布大中城市的地铁站,享受便捷出行;车站屋顶上,光伏发电板每分钟的发电量可提供站房照明10分钟;“小鸟天堂”附近,动车1分钟内近乎无声地飞速穿越全封闭声屏障……
对中国铁建所有勘察设计工作者来说,过去的40年弥足珍贵又难忘,他们推动了中国铁路由弱变强,每个人都在拼搏奋斗中与中国铁路共同成长。过去的40年,他们凝心聚力、不辱使命,充分发挥勘察设计先锋作用,填“空白”、畅“动脉”,让中国路穿越奇峻险阻,让中国桥横跨天堑,让中国站房闪耀华夏,让中国隧道潜龙畅通。
据今年3月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铁建已完成国内73646公里普速铁路、14517公里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工作,涵盖中国铁路“四纵四横”“八纵八横”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近乎全部路网。
目前,中国铁建已系统掌握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磁浮轨道交通、路网规划、铁路枢纽、复杂山区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现代化铁路站房、现代铁路物流、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公路、桥梁、特长隧道、水下隧道和“四电”集成等核心技术,奠定了在中国交通勘察设计领域的领军地位。
1分钟,看中国铁建40年如一日风雨兼程;1分钟,助中国交通40年发展硕果累累。1分钟很短暂,却书写了世界瞩目的壮举;1分钟很微小,却蕴含了改革开放的力量。正是这1分钟,成就了位列世界500强第58位的中国铁建,扬起了中国铁建人改革再出发的信心和勇气!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