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英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生产的后面是与其形影不离的成本。盈利的企业总是非常明智地考虑到这一简单的事实,因为每多花1元钱成本,企业的利润就会减少相同的金额。所以,项目组织生产经营如同居家过日子,必须要把算盘珠拨响,量入为出,时时盘点,精打细算,这样才能做到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为何有的管理者自己家里过日子总是精心盘算,仔细度量,而到了项目管理中,却是粗放混乱,浪费惊人?比如有人动辄言公家的浪费点问题不大,大手大脚,不算经济账,成本意识淡薄,带坏了项目风气,最终利润大量流失甚至造成巨额亏损。更有甚者,认为企业效益与己无关,为了自己得到一根毛,不惜杀企业一头牛,中饱私囊,从而走上贪污犯罪的道路。
在降本增效方面,我们出台了不少的办法和制度,但是在具体经营过程中暴露出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有的项目把这些制度当成了一纸空文。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责任人没有主人翁意识,总认为成本是别人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个原因是利益分配不明确,干多干少一个样,赚多赚少一个样,吃大锅钣,造成管理者积极性不高。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继续在制度和办法上下工夫,不断完善成本管理相关制度与办法;另一方面需要解决好公与私利益分配的问题,具体说就是要把项目利益与具体的经营者、管理者的个人利益捆绑起来,让管理者与降本增效在一条船上,把项目真正当做自己的家一样,认真衡量粒米来之不易,勤俭持家,开源节流。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