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2日讯(通讯员陈 聪 余 智)自2012年4月开工以来,通过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成本管理等措施,二十二局集团一公司北京地铁6号线2期项目不仅为企业赢得了“面子”,更挣到了“里子”,累计实现增加直接投资约4200万元,并节省资金千余万元,为该集团在北京地铁市场树立了“金字招牌”。
据项目经理宁仕亮介绍,进场之初,项目部便明确了“保证项目部在集团责任成本管理考评获得90分以上”的硬性指标,把创效视为项目的第一责任,形成了浓厚的全员创效氛围。
“方案是最大的成本。”项目部把方案预控与方案优化作为项目管理的最核心工作来抓。他们通过超前谋划,成功实现车站西移199米,将整个车站连为一体,避免了十字路口的交通导改和便桥搭设,不仅降低了征地拆迁难度,也大大减小了施工安全风险。此举不但避免了专项工程亏损,而且增加了投资,实现了变更。针对北京地铁市场和公司盾构施工水平的实际情况,他们决定采用1台盾构机施工,从而保证了盾构区间施工工期合理化和利润最大化,节约成本500多万元。在专项工程变更过程中,一个“细”字成为他们制胜的法宝。他们先后完成了雨水管改移、路灯改移、开闭器改移、交通导改及电信管线改移等多项专项工程变更。
“排查过程管控的盲点,把流失的效益抠回来。”在柴油供应过程中,项目部通过核对现场施工情况与机械设备实际加油情况,结合视频监控,发现柴油供应中存在虚量情况,项目部依照合同扣掉供应商2.27万升柴油,共计费用17万元。针对龙门吊合同条款,他们采取相同策略,核减了龙门吊供应商12.7万元。
为从源头抓好成本管理工作,项目部严格执行3项招标制度,通过实际市场调研和价格对比选定劳务队伍。项目部根据公司编制的责任预算,本着“负责什么就控制什么”的原则,对已到位图纸进行了责任预算二次分解,细化了各责任中心的控制目标,落实了劳务、物资和设备租赁合同两个上移。
开工以来,该项目在7个标段中多次在业主季度履约考评中获得第一名,并被评为“市政基础设施结构长城杯金质奖工程”,真正实现了名利双收。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