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师恩如炬照征途

王贵焘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10月31日   4 版)

    □  王贵焘

    至今,每当我闭上双眼,隧道深处那独有的气味便会悄然漫上心头——水泥的质朴、机油的辛涩、泥土的厚重,与那一缕潮湿而神秘的大地气息交织,绘成我青春岁月里最难忘的嗅觉图景。那时的我,初出茅庐,隧道于我,既是未知的宝藏,又是令人敬畏的秘境。而引领我完成蜕变的,正是我的导师——中铁十五局西渝高铁项目总工程师杨和猛,以及那段在昏暗中并肩作战、刻骨铭心的岁月。

    师父沉默寡言,目光却如探照灯般锐利,能穿透黑暗,洞察每一处细微的隐患。安全帽带在他脸上留下的勒痕,像岁月镌刻的勋章,诉说着他长年扎根一线的坚守。我成为他的徒弟,起初只觉他严厉得近乎苛刻。图纸上哪怕遗漏一个小小的标注,现场少了一根锚杆,他都会掷地有声地命令:“重做!”那不容置疑的语气,曾让我敬畏又委屈。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深夜。我们负责的隧道正穿越一段复杂的水文地质层,平导出口工区的掌子面出现轻微渗水。依据书本知识,我判断为包气带水,建议评估后继续喷浆支护,以兼顾安全与进度。这看似稳妥的方案,却未能通过师父那关。

    他举着矿灯,在渗水点前驻足良久。手指捻起泥沙,凑近鼻尖细闻,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正与大地无声对话。

    “不对”,他声音低沉却笃定,“水有泥腥味,水温也低。这不是表层水,后面可能有承压水囊。立刻停掘,全员后撤,准备超前钻探。”

    我暗自嘀咕:是否太过谨慎?半天停工,延误与成本,如石压心。然而,命令如山,我唯有执行。

    钻机推进不足十米,一股巨大水柱裹挟泥沙喷薄而出,瞬间吞噬了施工区。众人倒吸凉气,后怕不已。若非师父的坚持与精准判断,一场灾难性的塌方恐难避免。

    事后,在轰鸣的机器声中,师父将我唤至一旁。他破例与我长谈,将那惜字如金的沉默,化作谆谆教诲。

    “觉得我太谨慎了?”他目光深邃,“在隧道里,我们是在与大地博弈。书本教的是概率,是常态;但大地,从不按常理出牌。我们的职责,不是赌那99%的顺利,而是防那1%的万一。这1%,一旦发生,便是万劫不复。要敬畏脚下的未知。这,就是我们行业的生存底线。”

    那一刻,在昏暗潮湿、机器轰鸣的隧道深处,望着师父被矿灯照亮、布满汗水泥点的侧脸,我骤然懂了“导师”二字的千钧重量。他传授的,不仅是技艺与经验,更是深植心底的责任与敬畏——敬畏生命之贵,敬畏自然之伟,敬畏职业之重。

    这便是“导师带徒”最难忘的意义——传承的不仅是技艺精髓,更是一盏灯,于黑暗深处指引方向,让我们在面对未知时,能坚守初心,行稳致远,在时代的岩层中,镌刻下属于我们的、坚实而光荣的印记。

    作者单位:中铁十五局二公司

银幕上的“人螺丝” 血脉里的“铁建魂”
我不老
铁路,工人
镜湖金轨(图)
书法(图)
乌兰布统的秋(图)
师恩如炬照征途
远去的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