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庞曙光 通讯员 刘昊程
“小区道路积水,能否协调解决?”“周边居民停车难,能否予以协助?”“管道老化污水外溢,能否联系疏通?”……参加完由街道党工委、居委会和居民代表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中铁二十四局彭一小区项目党支部书记陶勇的本子上早已密密麻麻。虽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各方已形成共识:只有妥善解决“小问题”,才能营造和谐“大环境”。
以彭一小区项目党支部为代表,中铁二十四局党委以“共融、共建、共享、共赢”为目标,建立纵向、横向、内外、立体“四联机制”,充分发挥党建联建平台优势、资源优势,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发展动能,打通堵点卡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学”“干”一体推进
“打破了领域、层级、性质等局限,视野更加开阔,效果事半功倍。”日前,在业主单位牵头下,参与上海宝山高铁站项目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党建联盟。联盟首次理论联学,学习研讨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铁路工作和长三角一体化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铁二十四局宝山站项目党支部书记万金龙感受强烈,各单位从不同角度交流心得、畅谈体会,很多观点令他深受启发。
如果说开展党建联建是将单个党组织自拉自唱的“独角戏”,变为联建党组织通力协作的“大合唱”,那么理论联学无疑就是确保内部思想统一、行动协调的“指挥棒”。
“引进来”,邀请联建单位专家学者、技术权威讲管理、讲技术、讲安全,提升自我;“走出去”,到联建单位学理念、学思路、学作风、学方法,互通有无。红色研学、现场观摩、专题讲座……联学活动形式多样,学习内容也特色鲜明: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同时,还结合实际安排了战略研究、行业准则、技术标准、管理科学等课程,各单位立足“国之大者”“企之要事”开展交流研讨,分享党建经验和管理思路,确保党员通过学习实现思想淬炼和业务水平“双提升”。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通过不断创新“理论+实践”联学模式,党员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学习成果高效转化。通苏嘉甬铁路项目党员在技术攻关中冲锋在前,探索在梁片生产全链条应用数智技术,以“智慧梁场”建设提升管理质效。金建高铁项目党支部发挥党建联建平台作用,与相关单位联合攻关,通过采用创新工艺,在新安江特大桥建设中将对环境的干扰降到最低。
“内”“外”协同发力
作为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的“拆落地”旧改项目,中铁二十四局蕃瓜弄项目党支部打造“党建联建立方体”,各方坚持“组织共建、难题共解、成果共享”,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困难帮扶、矛盾化解等服务,将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日前获评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和蕃瓜弄项目一样,目前中铁二十四局党委所属285个党支部,把党建联建作为推动生产经营、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将纵向不隶属、横向不联通的各级各类党组织跨领域、跨专业联动互通,形成资源共享、问题共商、发展共促的“协同作战”新模式。盐宜铁路项目党支部与沿线4个乡镇街道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朋友圈”越结越广,征地拆迁、临时用地审批等问题的解决效率也越来越高。阜淮项目党支部联合各方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进度、安全、质量等始终保持全线领先。宿州片区党支部和新合肥西站项目党支部通过党建联建平台,深入了解地方发展需求,积极推介“二十四局方案”,助力滚动经营,促成多个项目成功落地。
随着“结对帮扶”“以优带弱”“共学强基”等工作机制逐渐完善,中铁二十四局党委内部党建联建活动已常态化开展。总部搭平台、划重点,下沉一线帮扶指导,推动解决技术难题和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基层抓落实、促见效,以片区为单位,以政治理论联学、主题党日活动联办、基础台账联查、专项工作联做等方式,推动交流沟通,夯实党建基础。
中铁二十四局党委以实践证明,这种全方位、立体式协同共建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经验共学、生产共促、难题共克,激发了内部活力,也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合”“创”效果凸显
融入中心工作,“品质堡垒”才有战斗力。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将重4000余吨的旧梁推出,确保新梁以毫米级精度同步顶推到位?为攻克世界级难题,中铁二十四局金柯桥项目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联建为纽带,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技术会诊”,提出应用AI技术完成世界首例铁路既有线高架桥梁置换的首创工艺。
以“合”为媒,以“创”为重。通过党建联建平台,各单位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采用“组织共建、人才共育、科技共研”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中铁二十四局党委以党建共建为突破口,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智能建造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推动专业技术实力迭代升级。江苏公司党委联系属地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双方技术科研团队聚焦“公路钢桥智慧架设与高强螺栓防断裂脱落”联合攻关,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党建共建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散装’的‘最强大脑’汇聚起来,打造创新‘策源地’。”出生于1990年的“上海工匠”冯江宇认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可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
近年来,以彩虹(桥梁)创新工作室联盟、营业线施工创新工作室联盟为代表,中铁二十四局党委有效促进企业内部和各领域、各行业专家人才、技术骨干深入交流。冯江宇以专业所长用于现场所需,取得BIM集成信息化工序报验系统、BIM+GIS可视化4D进度管理系统、路桥工地宝智慧党建系统等软件、高铁与深基坑联合监测预警系统等多项创新成果,为提升管理效能作出重要贡献。
以党建为引领,以联建为纽带。中铁二十四局党委通过构建“大党建”格局凝聚“大发展”合力,内外部资源整合、上下游协同发力的局面正在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