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绍杰
当嘹亮的国歌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回荡,当受阅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经过观礼台,我,一名铁路建设者,站在纪念大会的观礼台上,眼眶不禁湿润,作为一名与岩石泥沙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铁路人,此刻的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望着眼前这支威武之师,我的记忆穿越回了胡麻岭隧道中那些与时间赛跑、与地质较量的日日夜夜。173米,在常人看来不过两分钟的步行距离,却耗费了我们团队整整六年的光阴。德国专家“人类不可能在这种地质中打隧道”的断言犹在耳边,但我们用中国人的智慧和坚韧,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当兰渝铁路最终全线贯通,列车呼啸穿过胡麻岭的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作“国之重器”,什么叫作“民族脊梁”。
八年攻坚,六年决战,胡麻岭隧道不仅是一座物理通道,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见证了央企员工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正如抗战先烈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救亡的长城,我们新时代的建设者用技术与汗水构筑着国家发展的血脉通道,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让我在观礼现场倍感震撼与荣耀。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三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代表三十多万铁建员工走上“党代表通道”,我深知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所有默默奉献在国家重点工程一线的建设者们。今天站在这里观看阅兵,我看到的不仅是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更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用双手托起的强国之梦。每一枚导弹、每一辆坦克的背后,都有着与我们一样的产业工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如今,中国铁建正在祖国广袤大地甚至世界范围内续写更多基建传奇,而胡麻岭隧道的奋斗精神,更是我们突破新挑战的精神坐标。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把观礼时的震撼与荣光转化为服务一线建设者的实际行动:一方面深入项目班组宣讲,激发工友们的职业自豪感;另一方面持续收集一线施工人员的需求建议,推动完善项目施工保障、技能培训等机制。我的奋斗目标很明确——以铁建人的“钉钉子”精神,在每一公里铁轨、每一座隧道中践行使命,聚焦重难点工程的地质攻坚,像攻克胡麻岭“豆腐脑”地质那样,带领更多青年职工深耕技术难题,结合项目实际研发出更有效、更有益的创新成果,用“毫米级”精度筑牢工程质量防线,让中国铁建的建设足迹,成为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坚实脉络之一,用更多优质工程向祖国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作者单位:中铁十九局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