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积极投身西藏自治区的生态绿化治理和环境改善保护各项工作。
在布达拉宫西麓,拉萨团结公园暨环布达拉宫水系生态带药王山环境整治工程的蜕变堪称生态奇迹。曾经植被覆盖率不足30%、水系断流的区域,经中国铁建建设者3个半月的奋战,蜕变为“百泽绕城、水城相依”的团结公园。
从铁路建设沿线的生态防护到西藏自治区首个规模化山体造林的生态修复工程,从系统推进山南支曲流域自然地质酸性劣质水综合整治到墨脱县冰沟河生态缓冲带修复,再到日喀则市政的雨污分流,中国铁建用实际行动守护着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西藏被明确列为“国家清洁能源接续基地”,中国铁建精准对接西藏产业发展优势,服务民生需求,积极拓展西藏清洁能源市场,挺进光能“新高地”。
在海拔4600米以上西藏那曲市申扎县,供暖成为长期困扰当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中国铁建担负的县城太阳能集中供暖(二期)项目的勘察设计,通过采用新型太阳能追日技术,新建“太阳能槽式集热+相变储热+电辅热”一体化热源厂结合智慧供热系统,可为县城集中供暖11.6万平方米,实现清洁供暖、安全供暖、稳定供暖。
装配式建筑引领绿色建筑新风尚。“高原空间站”是全球首创高原增压增氧装配式建筑,中国铁建针对高海拔地区高寒、低压、缺氧环境特征,倾力打造的高原装配式智能建筑产业和“高原空间站”系列产品,已通过高原人居健康医学论证,可有效缓解旅居者急性高原病症,改善高原久居人群健康指标。
从生态屏障的持续筑牢到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的蓬勃兴起,再到低碳生活的深入人心,中国铁建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理念的成套化输出,助力西藏全面绘就生态保护、产业协同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壮美画卷。
以民生为本 “绣出”幸福新图景
“乡村道路平整宽阔,水管网铺设有序,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4年10月17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党政代表团到公司总部回访交流,细数在中国铁建对口支援帮扶下江达县的发展面貌的华丽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如何协调资源、发挥优势,在西藏实现固边兴边富民中书写“铁建方案”?针对这一课题,中国铁建给出的答案是:发挥人才、资金、管理等各类优势资源,投身西藏、扎根西藏、服务西藏。
围绕对口支援、基础设施建设、企地共建等方面,中国铁建不断强化与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对接,立足产业发展,加强人才援藏,先后在西藏设立分支机构16家、注册法人单位9家、委派7批涵盖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工程管理等方面行业专家、技术骨干的援藏干部、派出服务西藏地区发展各类员工2000余人,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等注入“人才动能”。
夯实援藏基础,助力乡村振兴。“十三五”到“十四五”,将铁建产业资源优势与江达自然资源优势相结合,高质量推动江达“特色文旅小镇”建设;全力推进江达县乡村道路、村居风貌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解决江达县70个行政村污水乱排污染问题……在对口支援的江达县,中国铁建坚持投藏力度不减,久久为功。
教育,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学前教育难下村、学龄前儿童难覆盖,这是曾经困扰当地居民的两大难题。中国铁建捐建的桑珠孜区重点产业项目暨33所乡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项目在西藏日喀则江当乡建成,实现了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乡村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100%,乡村幼儿园大学毕业生教师配备100%,小规模乡村幼儿园建设标准化100%等“三个百分百”。
农历蛇年,除夕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蛇年春节联欢晚会西藏拉萨分会场,定日县的父老乡亲们已经在中国铁建援建的温暖的安置板房里吃上了热乎乎的年夜饭。
1月7日9时,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闻令而动、向险前行、尽锐出征,作为首批参与定日县抗震救灾的中央企业,中国铁建所属16家单位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奔赴救灾一线。从现场搜救、道路疏导、排查危房、电力抢修,到判识震后地质情况、灾后评估和过渡安置,以“铁建专业”拼出“铁建速度”,以“铁建温情”彰显“铁建担当”。
六十载奋斗栉风沐雨,六十年雪域沧桑巨变。雪域高原见证了西藏开放繁荣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铁建这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人民铁军在这片土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动能澎湃。
极远、极寒、极难、极险……在雪域高原、在生命禁区、在高山峡谷,总能见到“繁星般”点缀大地的“铁建蓝”,他们是钢铁动脉的守护者、是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是绿色生态的绘就者,每个人都是中国铁建援藏助藏的坐标。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中国铁建将坚定不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助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掀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