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日照8月28日讯(通讯员李金雨)“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铁建历来的光荣传统,但当项目体量较小,党员力量薄弱时,该如何发挥党建对生产经营的保障作用?日前,中铁十四局格尔木北四片区给水管网改造项目通过打造党建联盟,总结出独具特色的“三维同心圆”党建工作品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该项目需改造的自来水管网点多线杂,贯穿10余条大街小巷,支部4名党员难以覆盖,工期紧张,迫切需要骨干力量带头冲锋。为此,该项目联合业主单位和地方社区党支部,集中党员力量投身一线建设,助推工程顺利竣工。
“我们建立‘党建联盟’同心圆,业主党支部牵头,施工单位党支部攻坚,社区党支部协同,将分散的党员力量拧成‘一股绳’。”日前,该项目党支部书记董延星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思路。该工作方法重在向现场出实招,在一线求实效。党建联盟成立后,可调动的党员力量较原先增加了4倍以上,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数月来,格尔木水务集团党支部牵头组建“党建巡查工作组”,每月联合开展“沉浸式”巡查。他们聚焦深基坑防护、围挡安装、扬尘治理等民生关切点,联合排查出“施工组织不合理、裸土覆盖不到位”等问题,统筹制定整改清单,24小时内完成围挡搭设与洒水降尘,实现“问题一线发现、一线解决”。
同时,他们画好“党建带群团”同心圆,以党支部为核心,带动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工人先锋号同频发力,让“关键岗位有党员领着、关键工序有骨干盯着、紧要任务有党群推着”。在儿童公园北门夜间新建给水主管与老旧主管连接施工期间,由于市政主管道老旧阀门使用时间过长,造成无法完全封闭,漏水量较大,抽排2个多小时水位仍未降低,项目负责人刘江平带领青年突击队现场攻坚,临时改造洒水车上水泵抽排积水,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施工任务。
在“大党建”工作赋能下,该项目党建工作形式多样,效果显著。三方党支部组建“民情调研队”,通过“敲门走访+现场勘查”覆盖多民族聚居区,用“双语沟通”询问用水痛点,形成《居民用水需求调研报告》,明确9户高需求区域优先改造计划,让工程更贴民心;开展“企业开放日+民族联谊”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少数民族群众代表参观施工现场,党员技术骨干用“实物演示+通俗讲解”说明管网改造对水质提升的作用,停水期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在党建工作赋能下,该项目管网改造提前30天完成,党员先锋岗解决技术难题6项,工人先锋号创“双零”施工纪录,累计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用水问题5个,开展民族联谊活动1场,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实现“工程建好、民心聚好”的双重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