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本报评论员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8月22日   1 版)

    本报评论员

    改革,是伟大时代的勇毅之举,更是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面对全球市场的风云变幻与行业竞争的白热化态势,中国铁建纵深推进“精干、精简、精细”工作要求,精准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瓶颈,以坚毅决心推动改革举措走深走实,真正肩负起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时代使命。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探照灯”精神引路,催熟改革硕果。今年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战重在成色。中国铁建在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走深走实的同时,持续强化过程管控与成效检验:一方面,对已完成改革任务严格落实“回头看”和“四不两直”检查机制,如同高悬“探照灯”精准扫描,及时发现并化解推进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堵点,让改革穿透力更深,含金量更高;另一方面,系统梳理、萃取推广改革实践中涌现的典型经验和标杆样板,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效应,让基层单位学有榜样、行有路径,加速改革成效由“盆景”变为“风景”。唯有如此,推动每一项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抓出“质”效,才能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前瞻布局开篇,绘就“十五五”新卷。未来之辉煌,始于今日之蓝图。全面深化改革即将进入“十五五”新周期,前瞻性战略布局成为破题关键。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确保改革蓝图既跑出加速度,更把准定盘星。依托内外部形势分析和专题调研,紧扣中长期发展战略主轴,聚焦“五个价值”,构建“可量化、可监测、可考核”三位一体指标体系,筑牢科学决策根基。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规划主攻方向,立足科技赋能、产业筑基“双轮驱动”,精准谋划改革攻坚任务,打造“含金量足、落地性强”的规划蓝本,为企业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全面深化改革需以“瘦身健体”为塑形目标,打造高效组织架构。扎实推进机构精简人员精干专项行动,是优化企业组织形态、提升运营效率的必然举措。在机构层面,需重拳出击“消肿”,大刀阔斧地压缩冗余法人层级,遏制无序增长,对“三无”企业及“僵尸”项目公司果断进行清理销号,锻造更为扁平高效的组织形态。在人力层面,则需精准赋能,秉持“人岗匹配”原则,科学优化编制配置,全面清退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及临时聘用到期人员,协商清理不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存量,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让精简后的组织如经淬炼的利刃,在市场竞逐中更显锋芒。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精准考核赋能,激活发展春水。用好考评“指挥棒”,立起干事“风向标”,方能凝聚共进“向心力”。织密“考核网”,深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360度全覆盖的考核体系,落实总部、企业各业务条线穿透式考核要求,实现穿透覆盖无死角,让考核结果成为最客观的“成绩单”。点燃“助推器”,强化考核结果在薪酬、晋升、退出等方面的刚性应用,让拼搏者得实惠、佼佼者受重用,激发人人争先的干事热情。筑牢“约束墙”,刚性执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让“能者上、庸者下”成为常态,杜绝以调岗调薪代替“下”的惩戒,同时拧紧偏高薪酬的“阀门”,给产业工人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加上“保障锁”。如此奖惩分明,方能让队伍始终保持蓬勃朝气,让改革发展的春水奔涌向前。

    改革如逆水行舟,奋楫者方能破浪争先。站在新的历史关口,中国铁建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滚石上山的勇毅,持续深化改革攻坚,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向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勇毅笃行,步履铿锵。

戴和根与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举行会谈
戴和根与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举行会谈
戴和根与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举行会谈
戴和根到昆明有关项目开展“四不两直”安全生产“雷霆行动”督导检查
创建示范工程 激活党建动能
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铁路首次穿越贺兰山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贯通
西十高铁全线桥隧工程主体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