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州8月14日讯(记者邓联旭 通讯员吴培豪)“针对我们青年技能工人,希望可以多增加一些实践性、适用性的技能培训……”近日,在中铁二十五局电务公司技能工人座谈交流会上,来自现场的17名一线技能工人代表,为企业继续深化“产改”积极献言建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出了重要的顶层安排和战略部署。如何让一线技能工人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角?近年来,该公司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薪酬待遇、晋升通道、培养激励等方面靶向发力,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
该公司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精准掌握技能工人的核心诉求,特别是“提薪提级”过程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了《技能工人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该《办法》创新设立了“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制度,并配套构建了与之匹配的薪酬待遇和管理考核体系。这一改革彻底打破了以往技能工人职业晋升的“天花板”,实现了技能等级、岗位职责、薪酬待遇的紧密联动。在该公司工作13年的电力接触网工班长贺龙凌对此感触颇深:“转入‘新通道’后,晋升限制打通了,收入提高了,按劳分配的干劲更足了,真切感受到了企业对我们的重视。”
在打通堵点,铺就成长“快车道”的同时,该公司还积极搭建平台,强化榜样引领,点燃奋斗“引擎”。在该公司日前举办的先进人物代表宣讲报告会上,高级通信工谢增扬深情分享了他27年如一日、精益求精守护铁路通信安全的成长故事。“0.01毫米,误差虽小,却可能影响千万人的安全,这需要我们练就‘绣花功’。”他的事迹深深感染着台下的青年技工。“师傅的经历让我坚信,只要能吃苦、肯奋斗,沿着成长阶梯攀登,未来我也能登上更大舞台。”谢增扬的徒弟张仪说。
拆卸、换新、走线、调试……在广州南动车运行所施工现场,“00后”生产二级信号工沈宇星正在有条不紊地更换信号机灯座。“焊配线、电缆芯线排路、转辙机设备更换、道岔蛇管换装、故障排查调试,经过2年的实操锻炼,这些技能我现在都能逐渐上手操作了。”他自信地表示。
青年技工快速成长的背后,得益于该公司日益成熟的“专业化带徒+竞赛式练兵+走访式纾困”一体化培育新模式。青年学徒入职后,该公司首先通过“老带青”模式完成角色转变,积累一定技能后,即可获得与老师傅“同台PK”的技能比武机会,并每年通过定期走访座谈方式,及时解决他们在职业发展、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按下“加速键”。据统计,依托此培养模式,该公司目前已培养了包含沈宇星在内的20余名“00后”后备力量。
为全面提升一线技能工人能力,该公司还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鼓励工人参加技能取证考试,为长远发展“蓄力”。他们充分利用企业专业优势,建立了“四电”专业技能鉴定中心和工匠学院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实际难题。前不久,该公司15名一线职工以“理论笔试+实操考核 +综合评价”的方式,完成了轨道交通信号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进一步充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力量。此外,他们还印发了《加强技能工人班组实施方案》,通过举办班组长培训、探索班组承包制、评选“明星班组”等活动,提升一线班组的战斗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