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8月14日讯(通讯员刘 虹 张智清)中国铁建2025年二级单位负责人研讨班强调,“要大力推动数智化转型,加快实现从要素大量投入的‘汗水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型增长’转变。”铁建南方紧跟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数智化技术,推广创新应用场景,加速更多优质技术成果在重大项目中转化落地。
该公司充分利用平台公司的资源整合优势,与系统内产业集团合作,先后成立盾构智能管控中心、BIM管理中心、智能探测中心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和检测数据平台,集成高精度导航定位、高清影像采集、地下空洞探测、AI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探索打造建筑机器人、智能运维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应用于穗莞深城际前皇段项目的智能铺贴机器人,安装误差小于1毫米,单日作业面积是人工班组的2-3倍;隧道特种检测机器人将检测效率提升3倍以上,数据整理速度提升5倍以上;智能探测技术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地下数据支撑,保障城市安全;通过DeepSeek大模型迭代优化掘进参数,为盾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安全高效掘进提供重要参考……一批诸如此类的数智技术从研发测试走向规模化工程应用,切实解决了施工现场劳动力短缺、高危作业风险高、工艺标准化程度低等核心问题。
“我们研发的智能化装备与配套施工技术,有效提高了装配式施工精度与效率,在深圳成功建造了粤港澳大湾区首批全装配式地铁车站。”铁建南方总工程师介绍,相较于传统地铁建设,此次建设的全装配式地铁车站在施工中减少建筑垃圾90%,降低碳排放30%,深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智能建造领域的典范之作。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中,该公司携手系统内产业集团,一举斩获“最佳表现奖”“最佳表现·创新之星”“创新之星”等多个重要奖项,技术应用实效更获得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及业主单位的高度评价与书面表扬。
据悉,该公司还将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搭建研发和孵化平台,进一步加快在人工智能、绿色低碳、建筑工业化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更好地将数智化技术融入城市建设场景,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构建行业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