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8月7日讯(通讯员王爱玉 记者梁栋方)“这个玻璃可不一般,光伏发电的面积占了32%,每年发电30万千瓦时,可为整个场馆节省十分之一的总用电量。”日前,在中铁十四局建筑公司杭州富阳科技馆项目碲化光伏镉发电玻璃采光顶施工现场,项目总工程师杨乐杰介绍说。
该项目是杭州市首个大面积使用光伏发电玻璃采光顶的工程,是富阳区展现绿色低碳理念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铁十四局建筑公司落实中国铁建关于“加强绿色低碳发展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的又一举措。
此外,该项目在超大跨度扇形钢屋盖结构施工中,采用BIM数字化建模技术,解决了各专业交叉碰撞及节点复杂的问题;通过自主研发钢桁架拼装式支撑装置、实时监测钢结构形变自动报警装置,解决了临时胎架安拆繁琐及结构施工安全监测时效性差的问题,并采用动画模拟与虚拟预拼装技术,确保了钢桁架安装精度,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借鉴。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争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聚焦钢结构、装配式、智能建造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他们把握建筑业转型趋势,大力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建设了石河子会展中心、广州律师大厦、滇中新区空港智园等一批地标性重点工程。目前,该公司每年施工完成15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住宅,累计获25项发明专利、12项省级工法,有6项工程获评国家级绿色建造星级项目。
航空投研中心一期项目办公楼装配式钢结构为100%,针对顶部238米大跨度超长连体钢结构倾斜柱的特点,项目部与重点高校共同建立“校企联合”创新工作室,攻克了长跨度、长出挑、大倾角的工程难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BIM构建模拟技术的前期分析,项目将合同约定3%的钢材损耗率降低到1.5%,节约1.65万吨钢材。
与此同时,该公司参与研究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绿色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新研制的内墙腻子涂料喷涂机器人、ACL墙板安装机器人、抹灰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将在示范项目推广应用,助力企业打造核心品牌,提高行业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