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7月31日讯(通讯员丁明明)“入职后发现公司和校园一样,导师、课题组、科研项目等一应俱全。”近日,在中铁十二局四公司2025年新员工入职欢迎大会上,新员工梁泽南现场同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签订《导师带徒合同书》后感慨道。得益于近年来该公司推行的“导师团”带徒模式,为新员工建立了涵盖多个业务领域的导师团队,引导新员工参与技术专业课题研究,让新员工在企业感受到不一样的科研氛围。
近年来,结合人员“精干、精简、精细”的管理实际,四公司在新员工培养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式带徒方式,大力推行“英才”战略。“严把新员工招聘关口,择优选拔知名院校、高层次学历员工,在此基础上突出‘专家带徒、团队带徒’,精心为学员选配各业务领导专业人才,推动培养一专多能的业务多面手。”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抓实招聘端和导师端两大关键环节,推动带徒见成效。
“同以往‘一师一徒’的带徒方式相比,现在的导师团队阵容强大,仅一名工程技术专业学员就可以配置涵盖技术、计划、成本、物资、材料、试验、测量7大领域的多名导师。”四公司广花城际项目部“资深导师”工程科长胡炳旭表示,在多名导师的共同努力下,新员工可以学习到多个专业知识,未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进一步选择细分领域,转变专业成长方向。
“导师团”带来的不仅是专业领域的拓展,更是科研实践的全面提升。在开展导师带徒过程中,新员工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到导师领衔的课题研究中。在“导师团”的推动下,新员工通过跨专业轮岗学习、集中观摩培训、拓展实践等多种方式,接触更多业务知识,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项目管理要点、前沿技术成果,快速成长为掌握多项技能、熟知多项知识、参与多项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为建立定制化、标准化培养模式,四公司还通过合理整合项目管理资源,强化项目各部门、各工区培养协作,由“导师团”发挥集体聪明才智,自主编写学习教材和教学课件,定期为学员提供覆盖项目各业务领域专业知识的“资料包”“学习手册”“技术秘籍”等优质资源,有力改变了以往带徒实践中各专业领域培养条块分隔、封闭僵化的带徒状态。
通过构建“导师团”带“精英兵”的带徒模式,该公司进一步推动导师带徒和人才成长有机融合,逐步实施接班人计划,将培养高质量的业务“接班人”作为导师带徒活动的重要目标。他们还将学员成长和导师薪酬晋升联系起来,形成了“带不好队伍、就没有前途”的人才管理导向,让“导师团”用心带人、育人,推动企业导师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实现师徒共同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