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7月17日讯(通讯员翁祥健 姚 勃)7月11日,山东小清河——承载齐鲁大地新期待的“黄金水道”,迎来其复航运营500天的辉煌里程碑。500个日夜奔腾不息,由铁建投资牵头投资、建设、运营的小清河复航工程不仅重塑了山东省内河航运版图,更以实实在在的成绩,交出一份“量质齐升”的铁建投资战新产业亮眼答卷。
去年2月27日,中断26年的小清河正式复航运营,复航后的小清河迅速成为区域物流重要通道,运能持续释放,运营前10个月完成427航次,货运量达16.3万吨。进入2025年,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截至7月11日,本年度已完成1362航次,货运量达66.1万吨,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1960年51.9万吨的年货运量历史最高纪录,实现重大突破。
目前,钢材、铝矾土、方解石成为主力货源,其中钢材运量已突破40万吨,凸显其对区域制造业的强大支撑力。运力规模同步跃升,运营船舶从复航初期的2艘千吨级船舶快速扩容,2025年1月达10艘,6月增至19艘。
多种船型的快速扩容使“河海直达”“河海联运”物流模式成为小清河核心竞争力,超限设备运输格局得以优化。运营以来,超限件设备实现了从内河港口直抵海港的“一站式”运输。风电、重型起重机等设备配件已成功直达海南、天津、福州、广东等多地海港,并已开通至韩国、孟加拉国的河海联运外贸业务,小清河正成为山东装备“出海”的战略支点。
运量及物流模式提升的同时,智慧航道建设确保了小清河航运安全高效。通过部署4座雷达基站、5套AIS基站及105个高清摄像头,构建起对航道、船舶、气象、水文的全天候实时监控网络。多座船闸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在精减人员的同时保障24小时高效运转,单船过闸时间压缩至40分钟以内,复航500天保持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良好纪录。
小清河的综合效益远不止于航运功能。其防洪能力经综合治理得到显著提升,已连续5年平安度汛,切实守护两岸安澜。与此同时,小清河复航项目还深度优化了区域水资源配置,增强了生态补水功能,沿线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