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在“十四五”收官冲刺与“十五五”蓝图擘画的关键节点,党中央专门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一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释放出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
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从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到狠刹“舌尖上的浪费”,从严查“车轮上的腐败”到清理“节日里的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如利剑出鞘,劈开了作风积弊的坚冰,激活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整盘大棋。历史和现实深刻昭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风肃纪必须久久为功。稍有懈怠,思想篱笆就会松动;稍有不慎,“四风”问题就会反弹。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推动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以精神聚力,确保思想和行动“同频共振”。作风之变,思想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常补精神之钙,勤掸思想之尘,多思贪欲之害,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坚持做在思想和政治上“清澈见底”的人,才能让优良作风真正融入血脉、化为习惯、成为自觉,实现从思想到行动的升华和转变。
以作风提质,促进实干与实绩“相得益彰”。从“钢轨医生”关改玉到“农民工发明家”马小利,从“全国盾构设计大师”张帅坤到测量能手田国锐……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国铁建15人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奖人数创历史新高。这些新时代的劳模典型,生动诠释了中国铁建实干兴企的深厚底蕴。修好作风建设“必修课”,同样离不开求实、务实、踏实的工作作风。学习教育特别强调“开门搞教育”,要以“脚上有土、心中有光”的真挚情怀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党员干部既要俯下身子、沉到一线,在基层实践中探寻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更要强化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锤炼本领、提升能力,以良好作风推动工作落实,以实干实绩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以机制固本,推动监督与自律“双向奔赴”。作风建设既要靠教育引导,更要靠制度保障。破解作风顽疾,必须坚持制度“立规矩”和监督“强震慑”双轮驱动,构建长效机制。一方面要织密制度“防护网”,通过健全监督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督方式,让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震慑力”,深化“大监督”格局,强化巡审联动、纪审协同,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穿透式监督网络。特别是要推动监督力量下沉,让监管触角直抵基层“神经末梢”,既形成“不敢”的震慑,又完善“不能”的机制,更培育“不想”的自觉,最终实现监督约束与自我约束同向发力、制度他律与个人自律良性互动,为提升企业管理效能注入持久动力。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要以“永吹冲锋号”的实干姿态,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以优良作风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