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昆伦
要想富,先修路。连绵的群山,曾是脱贫致富的最大障碍。走出群山主要有三种方式,翻过去、绕过去、穿过去。穿过去用时最短,虽然修建隧道、挑战最大,但在无数建设者的努力下,一座座长隧如巨龙一般洞穿群山,打开了致富之门,也见证了中国建设者的非凡勇气与不懈奋斗。
作为一名建筑行业的记者,从业十年来,我采访过十几座长大隧道的建设者,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丽香铁路哈巴雪山隧道和新成昆铁路吉新隧道。
2023年7月8日,哈巴雪山隧道施工完成时,中铁十六局丽香铁路项目总工程师林克感慨万千地告诉我:“不到10公里的隧道,动车通过只需要3分钟,但从2014年动工起,建设者已经在这里奋斗了9个年头。”
为什么需要9年时间?我曾五上丽香铁路采访,深知背后的原因:全长9523米的哈巴雪山隧道,最大埋深1155米,受高地应力、软弱围岩的影响,施工难度超乎想象。
我还清楚地记得,2020年11月3日,我跟随院士专家走进哈巴雪山隧道,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场景:原本笔直的隧道被高地应力挤压得扭曲、狭小,已经完工的初期支护,在山体挤压下变形、折断,不得不重新开挖处理……
现场考察后,院士专家一致认为这是“国内最难,世界罕见”,必须稳扎稳打。
此后,林克他们潜心技术攻关,最终采用的施工方案就如同用勺挖西瓜,先将西瓜心挖穿,释放地应力,再扩挖四周的西瓜瓤,最后加强西瓜皮,就如长缨在手,紧紧缚住了软岩大变形。
2023年5月,哈巴雪山隧道终于贯通。
有媒体这样评论:这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见证了人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卓越成就,展示了工程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无穷的创造力。
2016年4月,与老成昆并行的新成昆峨冕段开建。
2017年初,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吉新隧道遭遇世界罕见的白云岩沙化地质,出现涌泥、涌砂后停滞不前。
2018年10月,我到吉新隧道采访,中铁十六局成昆铁路项目负责人齐永立面色凝重地告诉我,当他临危受命来到吉新隧道时,有一刹那的茫然——知道老成昆难,没想到新成昆更难啊!
全长约17.6公里的吉新隧道,穿越白云岩沙化富水段落达1620米,经常发生涌水、涌砂、大面积坍塌等地质灾害,打隧道如同穿越流沙,施工举步维艰。
但是,困难怎会吓倒英雄好汉?!
齐永立他们以老成昆精神凝心聚力,以技术攻关精准破局……2021年,吉新隧道创造了全年掘进突破8公里的惊人纪录,开挖量超过了前3年的总和!
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立即打电话采访齐永立,他语气轻快地说,他们集智攻坚,在吉新隧道的上方岩层提前布设加密管棚,再加强周边支护,共同形成一个“铁壳”,然后在“铁壳”的保护下,小断面开挖掘进,实现了快挖、快支、快封闭,终于攻克了白云岩沙化富水这个隧道施工的世界级难题!
2022年3月31日,吉新隧道贯通的那一时刻,建设者们不停地呼喊着、跳跃着,尽情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情感。为什么他们的双眼饱含着热泪,甚至相拥而泣?那是因为,为了贯通这一刻,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
也许,会有人质疑: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和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去修建一座隧道,值不值得?
让我们来看看通车后的情景吧。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如今,每天有40余趟复兴号列车飞驰在新成昆铁路上,为沿线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
有媒体报道,2023年的樱桃收获季,米易县黄草村的果农姚舟勇收入12万多元。有了便捷的交通,黄草村的樱桃走出了大山,品牌越来越响亮,樱桃种植户家家有了“致富果”。
如果说,老成昆的建成通车,开启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大门,那么,新成昆的全线运营,就意味着攀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2023年11月26日,丽香铁路开通,云南迪庆州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今年进入暑运以来,丽香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超过30万人次,环比增长三分之一强。丽香铁路的火爆,带动了沿线地区的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了乡村振兴……
每次采访结束后,我都在想:当天堑变通途时,当西部经济腾飞时,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这些常年在艰苦环境里与天斗、与地斗的建设者呢?
正是因为他们千辛万苦贯通大山,助力交通闭塞的村庄走上了致富之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建设者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不仅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