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数智赋能打造工程“智”造新标杆

郭俊江 王可心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4月11日   2 版)

    本报太原4月10日讯(通讯员郭俊江  王可心)各台机器精密配合、协同作业,各项工序环环相扣、紧密衔接,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作、流水作业……日前,中铁十二局联合中科院、太原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钢拱架全自动生产线正式落地,以“九大智能模块协同”“毫米级精度闭环”“全流程数字孪生”三大技术内核,重塑钢拱架制造模式。

    据介绍,该生产线深度融合智能数控、多机协同与柔性成型技术,实现从原材料工字钢到成品钢拱架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拱架生产效率突破每小时10段,产品合格率高达99%,技术性能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中铁十二局瞄准施工现场钢拱架智能生产、无人机巡检和智慧梁场建设方向,不断开辟智能化施工新赛道,以钢拱架全自动生产线着力解决“制造端”效率问题,以无人机巡检驿站(AI安全网格员)破解“施工端”安全痛点,以梁场巡检机器人化解“检测端”质量难题,全力打通制造、施工、检测智能化施工全链条,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走进漳汕高铁二标项目施工现场,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铁航”无人机巡检驿站正以空中“AI安全网格员”的身份,为工程建设构筑起立体防护网。该无人机巡检驿站以“算法+硬件”双擎驱动,构建了覆盖10公里半径的三维立体防护网,通过施工安全行为识别、侵限预警、便道拥堵分析等多模态AI算法集群,实现“人员—设备—环境”全要素风险毫秒级感知,巡检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五倍,人工成本降低70%。此外,该驿站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技术,可实时生成施工场景“风险热力图”,隐患识别准确率超98%,成为铁路建设的“空中AI安全网格员”。

    针对预制梁场梁片检测作业,该公司自主研发预制桥梁产品检验智能巡检机器人,以“激光+北斗+仿生视觉”技术矩阵破解梁场检测难题,实现箱梁尺寸、强度、内部缺陷等全指标无人化精准“体检”。梁场机器人检测管理平台从传统“人海检测战术”到“AI智判”,巡检机器人应用的三维BIM模型与质量监测平台联动,推动桥梁施工质量从“事后纠偏”迈向“预测性维护”,切实把牢了桥梁施工质量关。

用数字化之火点燃企业转型引擎
强化班组建设项目质效升级
数智赋能打造工程“智”造新标杆
厦门轨道交通4号线全线轨通(图)
专项经营领跑开门红
世界首条全线贯通式同相供电示范工程顺利应用
西康高铁项目林家山隧道全部贯通
邵永高铁全线最长隧道掘进突破千米
广云高速改扩建工程首座互通立交启用
“钢铁荷叶”下的“黑科技”,打造城市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