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干部提高七种能力,其中一种就是改革攻坚能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改革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阶段,面对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由不得停一停、歇一歇。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知其难而为之”的政治勇气,切实提高改革攻坚能力,以探路者、急先锋、排头兵的姿态,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提升改革攻坚能力,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改革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改革成果也有目共睹。但实践证明,越往后推进,改革的关联性、耦合性、互动性越强,触及的利益越深,对系统集成的要求也更高。今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打响“收官战”,更需整体联动、系统施策。要加大剩余重难点任务攻坚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点到交卷、务期必成。对于已完成的改革任务,要持续巩固拓展成果,加大改革典型经验的推广力度和已出台改革制度的宣贯力度,确保改革的一贯性和稳定性,同时,要深入开展“回头看”,通过穿透式检查和跟踪式问效,确保干一件、成一件、精一件,不留尾巴、不留死角,让改革的味道更浓、成色更足。
提升改革攻坚能力,要更加注重突出重点。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一个攻坚拔寨的过程,不可能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重点发力,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当前,“精干、精简、精细”是中国铁建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要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放大“改革效应”。要强化分级管控,实行覆盖全系统各层级的“定编、定岗、定员”,加大冗员清理力度,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全面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要进一步推进三级公司“助强扶弱汰劣”,细化压减方案和压减目标,持续构筑差异化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要扎实开展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年”活动,以“AI+”等数智化手段提升管理穿透力度,实现各业务板块、各管理条线融合贯通,推动精细化管理从有形向有神转变。
提升改革攻坚能力,要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高质量发展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各项改革举措的推进和改革路径的谋划,都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发挥“三个作用”、争当“三个排头兵”中落地生根、见到实效。尤其是要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一企一策”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内部全级次穿透考核等重点任务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改革精准性、针对性。同时也应看到,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所以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越需要凝聚最广泛共识。对新领域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正向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真正把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方法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共同推进改革事业稳步向前,让改革结出更多沉甸甸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