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进修 通讯员 朱孟苗 刘玉珍
“460个重点项目所辖劳务队伍派驻了765名党代表,实现重点项目主要劳务队伍派驻全覆盖,解决施工难点问题3000余条,督办完成率97.2%,满意度99.8%,基层一线战斗力、凝聚力持续提升,实现了以党建链延伸服务保障全产业链发展。”为破解基层党建“末梢乏力”难题,2024年以来,中铁十五局党委以穿透管理、激活一线为核心,试点向分包队伍和劳务队派驻党代表,切实发挥党组织在生产经营最前端组织体系中的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抓好理论学习、制度监督、谈心谈话、教育培训、业务融合、阵地建设六个方面工作,为项目部建立和谐的内外合作关系营造了良好氛围,打通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中铁十五局党委坚持需求前置,严格选派范围、标准和方式,按照“聚焦短板,合理匹配,人尽其才”的选配要求,编印了《工作指引手册》,形成了“个人申请、支部推荐、需求匹配、党委审定、基层评价”的闭环管理流程。所属三公司在施工现场设立党代表工作室、工友驿站等实体阵地的基础上,在自建企业数智管理平台上开发党群工作模板,覆盖一线动态、视频展示、每日海报、党务工作等内容,实时掌控确保及时督导。
派驻党代表以来,所属四公司豫东南一期项目已逐渐形成“队伍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工作局面。“我们将把驻队指导员工作推向深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实现党建引领服务基层从‘最后一公里’迈向‘零距离’。”2024年该公司全年编制8期《驻队党代表工作简报》,定期总结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让各项目借“他山之石”拓思路、取经验;积极指导一线建立起驻队指导员驿站、工作室、文化墙、施工队党员联络员工作室,评选表彰“优秀驻队指导员”,让工作施展既有方向、有目标、有抓手,也有阵地、有氛围、有动力。他们对派驻指导员的选任条件、职责权限、工作要求、考核评价、奖惩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督促激励各项目驻队指导员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更强执行力落实各项工作。该项目还通过建立《问题反馈登记簿》、召开现场协调座谈会等措施,收集解决劳务队及工人所急所需的各项问题和诉求。截至目前,在册登记问题69项,其中民生问题42项,技术问题18项,安全问题9项,已完成整改40项。劳务队反映的资料模板反复修改及现场劳务工分工管理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中铁十五局党委积极总结经验,紧扣发展重点和工作要点,构建“一渠道两台账三机制”工作体系:畅通意见箱、线上留言板、现场接访等诉求反馈渠道;建立《问题反馈登记簿》《诉求跟踪表》动态管理台账;推行“挂图销号、限时办结、回访评价”闭环机制,全面发挥指导员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他们还将“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延伸运用到党代表工作中,既强调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依托大监督工作机制,强化过程管控和成效评估,又突出逆向满意度考核覆盖劳务队,工作结果由一线打分,作为选拔任用、推荐评优的重要参考。
以一点红带动一片红,项目施工生产顺利推进。2024年,该公司工期、质量、安全、精细化管理等目标有效突破,全年在公路信用评价中获评11个AA、16个A,国家级安全文明工地1项、国家级项目质量管理成果奖2项。下一步工作中,中铁十五局党委将持续巩固提升党代表工作成果,按照“全面覆盖、履职突出、作用明显”的标准全面铺开,构建以指导员为主体的基层党建工作赋能体系,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