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1月2日讯(记者胡 清)身着简便的红色工装,头戴蓝色安全帽,加上一只N95口罩,初见缪定,记者略感惊讶,不禁一问:“这是焊接作业的正常穿戴?”
他肯定地点点头,并指了指身后的六轴焊接机器人,说道:“操作机器人穿这些就够了。”随即又指向远处的手工焊区域,只见工人们裹着严实的深蓝色劳保服和面罩。
缪定是铁建重工制造总厂焊接机器人操作手。说话间,他径直走向作业台,拿起示教器,开始编程作业。
在学会操作六轴焊接机器人之前,缪定干过10年的手工焊。“以前要时时与焊花为伴,现在只要做好编程和动态观察,不用长时间待在焊接点边上了。”缪定对比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铁建重工把深度融合数智技术作为转型抓手,推动企业打造标杆示范,走在行业前列。
铁建重工加快从制造向智造升级,缪定成为一线实践者。中专学历,不通英文,从手工焊转型智能焊,缪定有过不适期。
但困难没有难倒他。不懂六轴机器人运行逻辑,就先学坐标系定位;不了解操作方法,就死记硬背下各种使能键功能;不会编程,就边学边摸索各种编程指令。
“把人解放了,效率也提高了。”经过跟学苦练,最终熟能生巧,缪定自我转型后,神情畅快:“焊缝更美观,质量更稳定,作业也更安全了。”
如果说铁建重工的转型,缪定是生产侧的参与者,肖正航便是研发侧的推动者。
在铁建重工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设计院,院长肖正航正带着团队开展一场技术攻坚。他们尝试融合工程实测数据与多学科仿真模型,把产品的所有设计全部集成在一个数字孪生模型中。
“我们正加大力度突破试验与仿真融合的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肖正航说。
2024年以来,铁建重工数智融合提速,企业全面实施研发设计数字化、制造智能化、产品机器人化、服务数智化、管理智慧化转型战略,发力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品产业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