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饰美新时代“城市会客厅”

赵计成 张钊伦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12月06日   2 版)

    通讯员  赵计成  张钊伦

    当G6358次列车缓缓驶出9站台,运营了近30年的老汕头站就此成为历史,人们期盼已久的新建汕头站正式站上时代潮头。

    步入候车大厅,宽敞明亮的空间效果让人赏心悦目。头顶上方,倒悬的“海潮型”天花吊顶在阳光映射下,幻化为波光粼粼的海面。大厅内10个“红头船”造型的进站盒子整齐排列,亦如出海船只逐浪前行。夜晚时分,天花板上盏盏灯光化作点点繁星,为逐浪的水手指引航向。

    许斌是中铁建设装饰公司新建汕头站的装饰负责人。起初,他和团队面临大面积连贯“海潮”造型天花吊顶的新挑战:要在4万平方米的吊顶上,分毫不差地嵌入15189块尺寸、弧度各异的多曲菱形穿孔板。确保安装精度本已不易,给到的工期却仅有50天,困难如同海浪般接连袭来。

    若采用常规方案,光安装环节就要耗时3个月,且精度无法保证,难题摆到团队面前。一次在与家人的视频中,许斌看到女儿玩乐高玩具,他突发奇想,可以利用装配式安装方案,先在地面将4块菱形板组装成单元体,再整体吊装,这种“化零为整”的安装方式,让施工速度与精度都大幅提高。高峰期,现场80余台高空作业车与200名建设者同时开工,仅用时1个月便完成了全部吊顶的安装。如今,置身候车大厅,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天花吊顶都实现了连续多曲,且拼缝误差不超过1毫米。

    骑楼作为“汕头新八景”之一,承载着无数潮汕人离乡背井、远赴他乡谋生的乡愁记忆。建设团队巧妙地将“汕头八景”元素融入汕头站,乘客不必出站便能领略汕头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4.0时代建设理念引领下,新建汕头站既承担了汕头交通枢纽任务,又成为向外界展示潮汕文化的窗口,在这里处处可见海洋文化、潮汕民俗以及岭南建筑等文化元素。“检票时,旅客要穿过‘红头船’造型的检票口,这传递出潮汕人民‘出则搏海逐浪,入则河清海晏’的海洋文化精神。”许斌说。他们访遍当地人文名胜,挖掘出帆船、海浪、厝角头等“潮”味元素,通过铝板雕刻、镂空、陶瓷真彩工艺等表现手法,巧妙运用在各个空间中。他们同主体建筑院保持高效沟通,先后调整几十次方案,确保实现最佳的装饰效果。

    从应用设计方案文化元素到深化设计创新收集展示,许斌所在的中铁建设装饰公司一步一个脚印。他们创新施工设计融合思路,深化设计了超过360座高铁站房。他们将“占巴花”与“中国结”结合在中老铁路万象站,见证“中老友谊结、花开香檀城”;以榜书、篆刻、壁画等艺术形式以及马赛克、蚀刻、大漆等工艺做法点缀北京朝阳站,诠释“处处有文化,处处皆风景”,近年来公司已累计三获中国国际设计大赛金奖、四获设计博览会金奖。

    涓涓细流,终成大海。汕头站是中铁装饰人深耕高铁站房建设十六年的一个生动注脚。此刻,在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贺巍团队正紧锣密鼓地施工室内装修样板;在北纬47°43′的最北高铁站房伊春西站,段永岗团队正组织安装装饰铝板,迎战外立面亮相工期节点;在全国在建最大的站城景融合高铁枢纽重庆东站,徐飞团队正研究突破24米“树状柱”施工难题……

动真碰硬,建立真正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政策解读
全员绩效考核 人才与企业共生长
一区一策打造个性化经营模式
市场化机制改革焕发强大内生动力
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武汉段工程主体全线贯通
打造基金移动管理“驾驶舱”
管网清淤“肠道” 机器人来当“助手”
践行精细管理 实现效益归仓
数字化管控 助力企业发展
饰美新时代“城市会客厅”
国内首条穿越钱塘江高铁隧道盾构机刀盘下井(图)
深化改革新看点.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