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利强
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起重机械马达轰鸣、施工人员作业有序……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全长300公里的罗(布泊)若(羌)铁路,正夜以继日穿越罗布泊干涸湖盆区,这条被誉为疆内铁路大环线的最后一段,在中铁二十一局上千名建设者的手中加速推进,以全新的施工进度、优质的工程质量迎接新中国75周年华诞!
“我们正掀起喜迎国庆75周年,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活动”。项目负责人王立博详细介绍着劳动竞赛成果。
中铁二十一局承建的罗若铁路S2标全长180.9公里,位于马州若羌县、铁门关市米兰镇境内,上千名工人和数百台机械设备在不同的作业面上有序施工。
四分部、五分部共同承担的米兰至若羌段60公里线路与格库铁路并线作业。正处在风沙肆虐的季节,现场数百名建设者头戴护目镜,面遮飞巾,有的对既有格库线路的护坡砌块进行拆除,有的对既有桥涵进行接长,有的正在进行路基填筑作业。
因为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大,加上大风与沙尘天气多,影响视线和听觉,项目部为每个作业面设置了安全监督员、防护员,为现场作业人员做好安全防护。
“每个安全员有两公里的管区,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察看,进行安全提示,还要随时和线路防护员进行联系,当运行的列车通过时,及时提醒离线路近的人员做好避让”。五分部安全员杨林峰介绍着自己的工作任务。
项目党工委书记张国诚曾经担任过铁路项目负责人。他告诉我们,罗若铁路既有线管区长,大风与黄沙加剧了安全风险,60公里的既有线段工期紧,安全工作一失万无,因此必须保证每个作业面的安全工作万无一失。他通过手机工作群里安全员的健康运动数据,便能掌握分析每位安全员在现场负责安全防范的活跃程度。
“我们行走得越多,现场作业人员的风险就越少”。四分部安全员维吾尔族小伙儿沙特尔·吐尔逊为我们讲述了现场安全多与少的辩证关系。
在三分部管区,手机一点儿信号都没有。平时基本上都是用对讲机联系。为了方便工作和深居罗布泊腹地的员工与家人交流,分部驻地与联通公司取得联系,增加了一台信号放大器,项目工地5公里范围内才有了信号。
在一处路基施工段,传来挖掘机哒哒哒的声音。三分部负责人何洪波告诉我们,司机正在进行路基清表——盐碱壳的凿除作业。
“非常坚硬,挖掘机根本挖不动,只能先一点一点破碎,然后再挖除,费工又费力。再坚硬的盐碱壳,我们都有办法将它拿下。即使是最难的混凝土抗盐碱腐蚀、穿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都有技术解决方案。罗布泊对建设者最大的威胁就是极端天气和恶劣环境”。
春秋温差大,白天18摄氏度、晚上零下18摄氏度;夏天长时间高温;冬季就是极寒。外出作业,时常会遇到狂风和漫天沙尘。生活用电全靠柴油发电,柴油供应点非常远,突然停电、吃到夹生饭都是常态。最冷最热,最需要电力的时候,往往又是最容易断电的时候。好在每个分部最少也有20多人,大家组成一个坚强的集体,这里面既有年龄较长的“70后”,也有年轻的“00后”,大家年龄差距虽大,但互相支持,相互鼓励,苦中作乐,日子才没有那么难熬。
“作为一名建设者,能在罗布泊留下一个质量过硬的项目,获得一份难忘的青春记忆,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朴实无华的言语,听着却是这么掷地有声和鼓舞人心。空旷的戈壁滩空无一人,来回穿梭的汽车和机械,让“死亡之海”有了别样的风景。三年后,这里将呈现出路基高筑、钢轨笔直的铁路运输大动脉,将进一步实施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加快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扩大路网纵深覆盖,补齐南疆铁路环线短板,完善进出疆便捷通道,罗布泊中心富集的钾盐等资源,将随着欢快的汽笛声,流转到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