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4年08月30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杨舟:善谋善为,向“新”而行

张启山 张 耘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08月30日   3 版)

    杨舟(左二)与技术团队开展方案研讨。  张启山 摄

    本报记者  张启山  通讯员  张  耘 

    杨舟,中共党员,现任铁四院线站院党委书记、院长,2024年获评“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他大力弘扬“线站永创一流”党建文化,以高质量党建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助力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和路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杨舟深知科技创新是驱动生产力飞跃的关键,将党建与培育新质生产力、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深度融合,精准发力。

    线站院不仅承载着铁四院半数以上核心品牌的引领重任,更是“数智转型、一键成图”科技革命的发源地。聚焦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他将数智化平台建设视为战略核心,不断拓展智能设计边界,从勘察设计源头出发,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高地,加速勘察设计行业的数智化转型,让“一键成图”的愿景照进现实,以智慧交通的先锋姿态引领行业风向标。

    向新的步伐还在加速。目前,杨舟正在带领线站院聚焦高端课题,引领高速磁浮、智能物流、交通规划、市域(郊)铁路及轨道智能运维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推动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加速产业升级。作为无砟轨道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他秉持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理念,着力提升实验室团队创新能力。他创新性提出“攻关课题党员负责制”,通过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营造在攻关团队中互帮互学、互促互进的工作氛围,树立“人人争先”的团队作风,在“比学赶帮”中力求创新创效。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创新团队结合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对前瞻性和“卡脖子”技术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大幅提高轨道技术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化水平。

    以轨道智能监测领域为例,面对高速铁路运营环境的复杂挑战,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利用图像识别技术突破轨道结构变形测量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毫米级的高精度识别,这一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多条高速铁路的轨道状态监测中,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贡献了重要力量,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党性越硬,意志越坚;党性愈强,担当愈勇。杨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带头冲锋在新兴产业第一线,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近年来,线站院党委依托无砟轨道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和铁四院磁浮交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3个高端平台、5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达20项,荣获国家级奖项近10项、省部级奖项近70项,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国有企业示范基层党组织称号。

紧急驰援!中国铁建全力打通交通生命线
以“新”赋能 “绿”势待发
党建策划 为支部建设“助跑加速”
党员进班组 同心筑精品(图)
“青苗”伴“新苗”携手共成长
多措并举激活人才管理“一池春水”
杨舟:善谋善为,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