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振宇
在江苏镇江,润扬长江大桥下的江心岛,坐落着一座茅以升纪念馆,馆内陈设着从他北京的家里原样搬来的书房,一张木桌,一把竹藤椅,一排满是专业书籍的书柜……这个书房曾是他晚年的精神乐园。
不久前,我来到沪渝蓉高铁沪宁段项目部出差,中铁十九局施工区域地跨南京六合和扬州仪征,工地距离润扬大桥半小时车程,加之中铁十九局也是当年润扬大桥的施工单位,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作为架桥修路的铁建人,又怎能错过呢?
茅以升纪念馆与润扬大桥同步设计、建设并投入使用,自2006年建成以来,一直致力于讲好茅以升的故事、传承茅以升的精神,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正能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平台,2015年被九三学社中央授予“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称号。2024年5月24日,茅以升纪念馆隆重举行新馆开馆仪式,纪念我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奠基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先生,弘扬他“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崇高精神,缅怀他为中国工程建设、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茅以升纪念馆”也叫“茅以升桥隧科技馆”,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是一个集知识性、参与性于一体,集中展示桥梁高科技、桥梁历史、桥梁文化、桥梁现代化、桥梁科普的大型专业博物馆。这里展出茅以升的遗物800余件,生平事迹照片资料近200幅,集中展示了他坚定爱国、努力奋斗的一生。
在炮火中成长,在颠沛流离中探索学术的真谛。拂去历史的尘埃,他的脚印清晰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征途上。
1896年,茅以升出生于镇江五条街草巷的茅家老屋内。1917年,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桥梁专业毕业的茅以升,谢绝了国外好几家公司的重金聘请,怀着“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的志向毅然回国。20世纪30年代,茅以升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钱塘江大桥竣工不到三个月,为阻止日军进攻,茅以升亲手点燃了导火索,炸毁了这座饱含自己心血的大桥。当时,茅老心情十分悲痛,写下了一首诗《别钱塘》,其中“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展现了他的拳拳赤子心、殷殷家国情。
1953年,在茅以升的主持下,钱塘江大桥完全修复,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茅以升终其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为中国桥梁科技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作为中外知名的科学家、成就卓著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毕生为祖国和人民架桥,不仅架设了有形的实体大桥,也架设了一座座无形的、精神的桥。这座纪念馆展示了茅以升先生光辉灿烂的一生,更汇聚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精神之桥、奋斗之桥和统战之桥。茅以升不仅是科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团结海内外知识分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统一大业作贡献,架设了一座座沟通、理解与友谊的桥梁。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著有《钱塘江桥》等,为我国桥梁工程建筑事业作出杰出贡献。1987年10月,茅以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病逝。2019年,茅以升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人生征途,桥梁以渡。茅以升是中国的桥之魂,是所有中国建设者的骄傲。当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中国铁建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推动科技创新、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铁十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