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 琦
仲夏时节,天山脚下,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中国新疆。
6月26日至30日,以“丝路新机遇,亚欧新活力”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举办,中国铁建精心打造“通向世界的路口”主题展厅精彩亮相,再次成为流量担当。
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受邀参加博览会开幕式,并到中国铁建展厅参观,并看望慰问策展工作人员。他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注重技术研发,也要加强宣传推广,要利用好参加本届博览会的机遇,向更多人展示好中国铁建新成果、新技术。
站在世界的路口拥抱未来
在中国铁建展厅,4条LED“光路”共同汇聚成一根璀璨的“光柱”,又在空中散开,构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十字路口”意象,寓意新疆是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我国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最为便捷的陆路通道就在新疆。“这是最符合新疆特色的展厅,也是本届博览会最好的展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党组成员、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党组书记王晓辉参观中国铁建展厅后如是说。 “我们最终决定将‘十字路口’作为本次展览的核心创意,寓意新疆是我国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最为便捷的陆路通道十字路口,更寓意着人类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主创团队成员、中铁十四局党委工作部范少文表示,展厅创意就是在号召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向世界的路口”背后更深厚的含义,则是中国铁建作为时代的筑路者,促进了亚欧大陆设施联通、民心相通。 博览会期间,中国铁建展厅人头攒动,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全场馆联动的沉浸式主题推介片《通向世界的路》,走在流光溢彩的“光路”上拍照打卡,仿佛穿梭在连接世界的纽带上,体验着中国铁建带来的“通向世界”的魅力。
一流产品迎来顶流关注
世界首台铁路桥梁换运架一体机“太行号”填补了全球铁路行业空白;以竹缠绕管道为代表的竹基复合材料彰显中国智慧;绿色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新型荒漠化治理产品固沙宝引领荒漠化治理;智能勘察设计平台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该领域“0到1”的突破;数字货运平台实现业务的线上化、数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国产采棉打包机能够大幅提升采收效率;抛雪机每小时能清除3600吨积雪,实现雪停路通……
以“新”提“质”,以“质”催“新”。总面积近400平方米的中国铁建展厅,通过裸眼3D技术、交互式模型、全场景沉浸式视觉体验、荒漠治理生态箱等方式,立体化呈现了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最新成果,全方位展示了中国铁建的品牌与科技实力。
活动期间,中国铁建展厅吸引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关注和报道,新疆卫视、新疆日报连续数日从不同角度采访宣传,全网刊发稿件2000余篇。
亮招牌拓市场增订单
声名打出去,订单纷纷来。展会期间,中国铁建采棉打包机、番茄收获机、混凝土质量检测机器人等各类高端产品,因稳定的性能、高效的作业表现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多家企业前来开展深度对接、达成后续合作意向。截至闭幕,中国铁建在展会销售金额破千万元。
在室外展区,铁建重工研发的国内首台智能高效番茄收获机首次亮相并成功交付,吸引了大批参展商和观众前来参观。这台设备高达3.65米,设计收获效率达每小时80吨,已在乌鲁木齐实现批量生产。在即将到来的新疆番茄采收期,国产机械将大显身手,这是我国农业装备技术跃升的一大里程碑。
在室内展区,一台铁航智能检测机器人也交付客户。这台外形酷似无人机的设备,可以实现高空爬壁检测作业,并且可以结合北斗技术规划检测路线,检测数据自动回传,一名检测人员即可完成操作。“客户评价我们的设备可以减本增效,让检测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技术人员王可心说道。
中国新时代,西部新征程,新疆新未来。天山脚下,开放东风拂面,共赢和声激越,无边光景一时新。备受关注的中国铁建正抢抓新机遇,正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