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一张泛黄的爱心包裹单

王志龙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03月01日   4 版)

    □ 王志龙

    2024年春节前,马骁迫不及待地联系了快递小哥。看到装有书包、彩笔、水杯、玩偶等物品的包裹顺利发出,马骁心中悬了多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早在半年前,马骁就开始筹备邮寄这个包裹。为了让包裹里面的物品更加实用、更有意义,马骁还请身边的同事作了“参谋”。

    “周总,你娃上小学的时候都喜欢什么呀?”

    “华工,你觉得现在的小朋友都流行用啥呀……”

    今年26岁的马骁在中铁建设西北公司项目负责水暖技术工作,除了日常工作,他和同事们聊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孩子的事。别看他平时个性腼腆,不善言辞,但只要一聊起孩子,他总能滔滔不绝,完全像换了个人一样。大家都搞不明白,这对象都没谈的马骁,为什么会对小孩子的事情这么感兴趣。

    有一次,项目部组织了一场以“感恩生活中的美好”为主题的“人人上讲台”活动。到马骁上台时,他向大家展示了一张纸片。纸片虽然已经有些氧化泛黄,但整体保存完好,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落款是2010年。通过这张纸片,同事们才真正理解了马骁。

    马骁的家乡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孟塬乡高岔村,过去村里人都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过着勉强温饱的农耕生活。由于山高路远,物流不通,村里人连喝的水都要到20多公里外的乡政府去拉。

    14年前的一天下午,还在读六年级的马骁突然收到一个包裹。包裹里面装有画笔、颜料等种类齐全的文具,还有很多玩偶、积木只有在电视里才看得到。原来,这是远方的好心人寄来的爱心包裹。细心的马骁在包裹里发现一张地址联,便将它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这一放就是14年。14年过去了,那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先后辗转廊坊、榆林、兰州等多个城市求学和工作。可不管走到哪里,那张包裹单一直被他带在身边,激励他传承美好,传递善意。

    “每当看到这张包裹单,我都觉得自己有沉甸甸的责任。读大学那会儿没有经济能力,所以每年我都坚持参加无偿献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马骁回忆说。

    2021年参加工作以后,有了固定收入的马骁,每个月发了工资,都会将其中大部分转给家里的爸妈和正在上学的妹妹。平时,不论是线上的爱心捐赠,还是朋友圈里的水滴筹,抑或是爱心包裹捐献项目,马骁看到后都会参与,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除此之外,项目部组织的志愿服务、爱心献血、义务植树等活动,他也是一个不落。

    一张泛黄的爱心包裹单,悄悄种下感恩的种子。爱,于无声中,生生不息。从2010到2024,14年的故事有了一个延续。但对马骁来说,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美好会传承,善意会传递。这张包裹单不仅是一束照耀我感恩前行的光,更是一个传递美好善意的约定。”马骁坚定地说。

    作者单位:中铁建设西北公司

与“一碗鸡蛋面”的双向奔赴
在学习中感受信仰力量
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书法)
工地上的守望
一张泛黄的爱心包裹单
中国铁道建筑报社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年检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