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4年02月03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西十高铁:秦岭深处的守隧人

王飞辉 张 杰 杨建宾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02月03日   2 版)

    本报记者  王飞辉  通讯员  张  杰  杨建宾

    2月1日,陕西西安蓝田县,位于秦岭深处的西十高铁建设现场,不时吹起的山风,让冬季的寒冷愈发刺骨。

    而在全线控制性工程——秦岭马白山隧道施工现场,中铁十八局五百余名建设者奋战在各自岗位上,操控设备、装卸材料、掌子面施工等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全长22.9公里的秦岭马白山隧道,是全国第二长双洞单线高铁隧道,也是穿越秦岭的第一长高铁隧道。该隧道洞身横穿秦岭岭脊,位于富水地带,最大埋深超过620米,有2公里软岩大变形段,具有长距离大坡度斜井辅助多作业面施工、长距离通风、单线隧道作业空间限制,以及秦岭南北地质条件差异大等特点,施工技术难度和工程风险国内罕见。  

    跟随中铁十八局西十高铁陕西段2标项目部总工程师熊友亮的脚步,记者逐步走进隧道,慢慢感受到洞内温度明显高于洞外寒冷的气温,越往深处温度越高。隧道深处一施工作业点,三臂凿岩台车正轰隆作响,几名身穿反光背心的作业人员正在驾驶室操作机械钻孔。

    “洞内各类警示标识每天都要清洗,确保醒目易辨识。工人安全帽不仅要戴,帽带也都要系好。工序转换前要协调好班组进退场时间,让工人充分休息后再上岗。日常也要多检查一下洞内照明和通风情况,确保工人安全作业。”晚上九点多,刚开完施工总结会的熊友亮再次来到隧道施工现场,事无巨细地向现场技术主管和安全员交代施工注意事项。进入冬季以来,中铁十八局建设者克服风雪、低温等不利因素,全力保障冬季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来到西十高铁项目前,熊友亮已经参与过3条大型铁路建设,具备丰富的铁路施工经验。然而,要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秦岭深处打隧道,熊友亮认为需要更加严谨细致。

    目前,秦岭马白山隧道4座斜井均已掘进至正洞,正式进入全速施工新阶段。洞内日常作业五百余人,多种地质并存,多种工法交织,突水、涌泥、岩爆等不确定因素较多,解决好现场安全技术问题是重中之重。

    熊友亮说:“我必须到各个掌子面跑一跑,每天不走上两万步总感觉不踏实。隧道工点多、战线长,遇见施工问题当场调度解决,就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保证工程整体进度不受影响。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努力,目前秦岭马白山隧道累计掘进已突破万米大关。”

    2024年是西十高铁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西十高铁陕西段2标需完成产值15亿元以上,平均月隧道成洞3000米。为了保证建设目标顺利实现,项目团队以及五百余名工人和熊友亮一样,春节期间不休假,将继续坚守秦岭马白山隧道施工现场。

    据悉,西十高铁建成通车后,西安至十堰将实现1小时内到达,西安至武汉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4.5小时缩短至2.5小时,对更好支撑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共谱新春奋进序章
千里滇中“引水人”
西十高铁:秦岭深处的守隧人
喀麦隆工地上的坚守
福厦高铁春运护航“夜行人”
奋战无人区 高原筑“天路”
万吨大列驰骋在西非大地上
攻坚“三百山” 开凿共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