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生态工程让白鹭又回来了

张 鹏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11月30日   2 版)

    通讯员  张  鹏

    “回来了,回来了,又回来了!白鹭们挥舞着翅膀成群结队地‘回家’了!”家住秦皇河西岸的王恒眼角湿润了,他嘴中念叨的正是消失多年的白鹭,儿时记忆中的画面又重现眼前。

    秦皇河是山东平度人民的母亲河,从空中俯瞰穿城而过,犹如一条玉如意。很多年以前,秦皇河水波荡漾,后来随着污染渐重,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臭沟渠。2020年4月,经过开发治理后的秦皇河水质渐清,鱼类鸟类增加了20多种。

    疏堰旧貌换新颜

    5年前,平度市启动潍莱高速以南、泽河以北示范段综合整治项目,开启了秦皇河与河两岸的生态治理。

    由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生态公司承建的示范段河道全长3公里,绿道全长7公里,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项目团队通过“治水、亲水、融水”三层设计理念,贯通绿道、提升公园景观、治理水生态等,推动秦皇河流域生态价值转化。

    在不造成二次破坏的基础上,项目团队不仅要让穿越城市的河流成为景观,更要使其成为鸟语花香、动植物多样性、居民生活娱乐共存的和谐空间,让其旧貌换新颜。

    但整治过程中面临的新型业务不断考验着这支队伍。

    “没有标准,我们就学习借鉴伦敦泰晤士河、上海黄浦江、白洋淀治理的先进案例,摸着石头过河。”谈起初期阶段的摸索,项目经理王作鹏记忆犹新。

    项目团队结合河道原貌反复研究,并与政府相关部门及设计单位多次沟通,围绕河流形态、功能布局、施工组织、主题风貌4个方面积极探索,最终确定了“河道水域——缓冲区——外围农田”的划分与利用模式,在河道与外围农田间建立防护林,屏蔽外界不良生态干扰,保护河道原生湿地。

    随着建设推进,曾经熟悉的河道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目前,秦皇河已经基本构建了“农田景观区、湿地游赏区、湿地体验区”的生态体验型河流廊道,蓝绿交织的生态本底渐渐被还原,成为一个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长廊。

    河水清澈树新风

    为使秦皇河逐步形成生态共生系统,在不同季节能有效控制水位、水质、水境,推动其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完美切合,形成协同发展。为此,项目在场地内建设内河、雨塘等众多“小水库”,滞留和沉淀净化洪水。通过河道清淤及挖方做“加法”,建设隐形生态驳岸,留出供行人休闲的滨水空间。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还创新性提出用“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水生植物塘”的方式来净化秦皇河的水质。同时,增加溢流堰8座,人行甬道15条,新建停车场2座和1座人工小岛和景观橡胶坝,形成了湿地公园雏形,合理解决了雨污分流、河道行洪与蓄水的难题。3年来,建设者在秦皇河周边建立了缤纷多彩的绿道系统,累计种植乔木、灌木12000多株。

    如今的秦皇河畔,清澈的河水与随风荡漾的芦苇,共生涟漪,秋沙鸭与白鹭黑白相映……市民们走出门就像走进大自然的花园。

    飞鸟归途与人行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最大限度保持了芦苇群落完整性,同时又栽种了几十种乔灌木,形成了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群落形式,吸引更多的湿地动物。在秋冬交替季节,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项目部采用水源涵养优化进行施工。他们将底泥活化,构建水系生态系统所必需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并通过改善湿地环境,放养一定比例的虾苗,沿岸定点投放酒槽渣料,构建鸟类聚集地。这样一来,不仅能持续改善水质,还逐步营造了多样化水生态环境。

    霜降既过、孟冬已至,秦皇河段野趣盎然,时常可见白鹭浅飞,蓝天白云、鱼翔浅底,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迈惬意之景跃然眼前。曾经的臭沟渠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成为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家园。经过4年多生态修复,白鹭由原来的形单影只到成双成对,再到成群结队,这背后离不开建设者的默默付出。

    “绿树芳馨芦花飞,斜阳湿地鹭双栖。阡陌纵横花两岸,转首秦皇变绿洲。”这是河岸居民为治理后的秦皇河即兴创作的诗,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平度百姓的心中,白鹭回家不仅镌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更擘画了他们对绿水青山执着追求的宏伟蓝图。

    压题图为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生态公司治理完成后的秦皇河段。 张  鹏 摄

用好“金钥匙” 破解发展之困
“三步工作法”推动审计创效
中老铁路磨万段客运服务信息系统调试完成
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首节转体段浇筑完成
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左线贯通
微型管理巧做地铁车站“大手术”
生态工程让白鹭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