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聪
今年以来,“专精特新”在中国铁建多个重要会议上反复提及,“专精特新”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专精特新”的发展亦是蹄疾步稳。在中国铁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专精特新”既是市场形势的客观倒逼,也是转型升级的内在追求,正成为破解同质化竞争困局,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金钥匙”。
培育“专精特新”业务,要紧跟形势、脚踏实地。当前,建筑市场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智能建造、绿色环保、安全应急、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发展热点。可以说,行业变革的“桅杆”已露出“海平面”。对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谋篇布局,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紧跟形势绝不是盲目跟风,发展“专精特新”业务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脱离企业实际或偏离主业盲目拓展,否则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认真分析企业的核心优势,在坚决守住传统市场的同时,探索开展相关创新业务,在产业结构优化完善上补短板,在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上固优势,从而实现新兴市场与传统市场、传统业务同步推动、协同发展。
打造“专精特新”企业,要勇于创新、苦练内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专精特新”的灵魂即是创新,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要以打造“专精特新”企业为目标方向,聚焦主业、突出专业,守正创新、苦练内功。在生产端、供给侧持续发力,通过人力资源、科技研发、技术装备、品牌效应等方面的开发和储备,牢牢掌握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撒手锏”,稳步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在市场端、需求侧加大引领力度,以内部协同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增强对上下游企业的整合能力,成长为占据一席之地的“配套专家”。
壮大“专精特新”产业,要优化环境、做好支撑。口号不光是喊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特别是当前“专精特新”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扶上马还须送一程”,构建起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顶层设计上,统筹解决好各“专精特新”企业的相互定位和协同关系,建立相应的专业优化调控机制,避免“打乱仗”和无序竞争。在实施路径上,把打造“专精特新”企业与工程公司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专业人才、技术、设备、业绩、行业地位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在保障机制上,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政策、环境、工作支撑体系,加大对领军企业、重点单位的政策、资源支持力度,推动创新协同、要素集聚、产业联动。随着各项引导、支持、激励、帮扶举措的综合运用、落地实施,“专精特新”产业的发展将更多一分行稳致远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