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

为建筑施工插上“智慧翅膀”

钟咏峰 闵佳鑫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08月10日   2 版)

    本报柳州8月9日讯(通讯员钟咏峰  闵佳鑫)在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古灵大道地下管廊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正在操纵遥控器,移动着模具装卸智能平台,将一块块两米多高的箱型模具像搭积木一样拼接起来,搭建成混凝土浇筑模型。这是该公司地下管廊智慧施工中的一幕。

    近年来,该公司围绕施工一线,积极将信息化管理和新技术应用到施工生产中,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柳州市古灵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项目建设者引入箱型模数化模具代替传统对拉支模,让管廊施工变得简单方便。施工中,作业人员通过遥控器操纵智能平台控制模具前后高低移动,实现了模具快速精准装卸,装卸速度是传统工艺的15倍以上,而且所有尺寸误差都控制在5毫米以内,墙面平整光滑,杜绝了螺栓孔渗水隐患。箱型模数化模具+智能移动平台的组合让管廊施工如虎添翼,原本10个月完成的工程量,现在只需3个月。

    在重庆渝湘高速公路项目,为强化安全管理,该项目以信息化管理为抓手,把装有芯片传感器的智能头盔和天眼监控组合起来,充当项目管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建立了工地智能安全管理系统。

    “杨风岩隧道洞口,工人李玉明安全帽显示异常,隧道口驻守技术员请立即前往查看。”在项目总控室,工地智能管理系统发出安全预警,随后管理员在电脑上,发现了预警的安全隐患具体地点和人员信息,并指挥现场技术人员前往查看。经查看,原来是天气炎热,工人交接班后将安全帽摘下所致。

    “项目开工以来,通过数字化管控累计排除安全隐患31个。”项目负责人介绍,这套工地智能管理系统除了安全保障功能外,还可以精确捕捉到现场人员位置轨迹、现场机械运转情况等数据信息和施工动态,为项目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大大缩短了管理链条,足不出户就可以指挥全局。

    在全国在建最大高速公路枢纽立交——云南宾南高速浑水海立交工程施工中,建设者要在狭窄的河谷里建起2324米主线桥、11892米匝道以及22座桥梁,平均不到60平方米就有1根墩柱。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项目团队通过BIM技术将桥梁模型、道路模型、地形模型融合到一起,进行虚拟施工。

    “重难点工序施工前,我们会利用BIM技术进行反复推演,就危险源和困难点进行现场交底,确保安全施工。”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在高墩翻模施工环节,他们利用BIM技术制作的工艺流程动画,将高空模板的翻、转、拆施工,以及操作平台支撑的安装和拆卸,通过高仿真动画演示完整复制出来,对关键环节进行反复推演,合理衔接各工序,制定最优施工方案,保证工程安全质量。

为建筑施工插上“智慧翅膀”
安全帽能报警 机器人辨隐患
能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创新
推进“进城”战略做大城市“蛋糕”
抢抓“黄金季”一线施工忙
激荡改革发展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