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强
某沿海项目部因地理位置特殊,多遇台风等恶劣天气,应上级要求,专门划出一块开阔场地设立了应急避难场所。但是在笔者走访中发现,空旷的应急避难场所已被待修的机器设备占用得满满当当,如果不是那块锈迹斑斑的牌子提醒,还以为这里是个倒闭的汽修厂。后了解得知,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完全是为了迎合上级检查,检查过后,就立刻“模样大变”。
应急避难场所为何形同虚设?对此,笔者认为该项目部没有正确认识到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性。由于该项目部地理位置特殊,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尤其是天气灾害等自然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应急避难场所是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坚实港湾。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应以项目实际为出发点,结合项目职工人数、场地布局以及项目部所在地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整合项目资源,将应急避难场所与职工休闲运动场所进行整合建设,使之在节约项目资源的基础上,又能发挥在火灾、地震、洪灾、台风等灾害面前的应急避难作用。设立的应急避难场所,平时更应有长久有效的维护管理保障机制,定时清洁场所,避免设施损毁、器材丢失的同时,保证应急避难场所畅通无阻、地界开阔,这样才能在灾害降临时发挥应有作用。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项目部应经常开展应急避难教育演练,结合各种自然灾害特点,开展对应的应急避难演练,加强职工应急避难意识和在灾害面前的自救能力,让职工可以在灾害来临后,第一时间前往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不但要建立,还要建好、使用好,它的功能作用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