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洁
早上,去菜市场买菜,街上的粽香味和五彩绳仿佛在告诉我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在儿时的记忆里,一到端午节,母亲就会提前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红枣、糯米等等,因为我们在北方,粽叶不好买,只好托人在外地买。等母亲蒸好粽子一揭锅,满屋都是粽子的清香和红枣的甜香味。在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口清凉解暑,那记忆上的味蕾一直留到现在。现在我已成年,因工作关系无法经常回到母亲身边吃她亲手包的粽子。我想把美味的记忆留住,想学着包粽子。
说干就干,为了让我的孩子们了解端午节文化,我专门准备了一节端午文化普及课,我当主讲人,儿子和女儿搬来小板凳坐在一块,认真听我讲解。首先我把端午节的文化由来手绘出来,再给他们讲屈原的故事。故事讲完后,我带孩子们学习包粽子。我们准备好芦苇叶、红枣、草绳、糯米等材料,我先做示范,按照螺旋的手法,将粽叶慢慢卷成圆锥形,满满地填上馅料,再把剩余的粽叶全部卷起来,用大拇指压住,拿出草绳将包好的粽子捆紧。孩子们照着我的样子包,不是这块漏枣就是那块漏米,最终在我的指导下磕磕绊绊包完了。经过数小时的蒸煮,粽香飘满整个屋子,孩子们已经欢欣雀跃地等不及了。时间一到,我揭开锅盖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个粽子给孩子们分享,孩子们吃到粽子异口同声地说:“粽子真好吃,真甜,我们以后还要学着包粽子。”我笑着说:“好,以后每年我们都包粽子。”看着孩子们吃得这么高兴,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
小时候妈妈给我包粽子,现在为人母,我又给我的孩子们包粽子,传承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我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也和我一样,每每想起端午节,满满的回忆就是母亲给他们包的粽子的香味。
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建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