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06月12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党史知识课堂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06月12日   3 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农民创造了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生产责任制。1980年5月,邓小平对包产到户给予明确肯定,有力地推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从1982年到1984年,中央连续三年都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使之迅速在全国推行,人民公社制度随之解体。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创建经济特区

    创建经济特区是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一项重大举措。1979年4月,邓小平听取广东省委负责人关于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侨乡汕头开办出口加工区的建议后,当即表示还是办特区好。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试办出口特区,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特区。1980年5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随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开发和建设逐步展开。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1990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开发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实践证明,经济特区不仅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在推进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和排头兵作用。

坚持“严基调” 抓实“大监督”
开办“1+1”课堂 丰富学习教育阵地
就业帮扶为村民解忧
党史知识大比拼(图)
隧道设计大师肖明清
党史知识课堂
创效先锋张九林
“七个一”工作法 打造廉洁“示范工程”
“铁粉”南湖展才艺 同心歌颂共产党
00006-6.fw_r2_c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