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登明
追忆在铁道兵第十师48团三年的军旅生活,最难忘的事情当属1982年5月参加青藏铁路天峻县二郎洞肯德龙沟河床加固抢险了。虽然已经过去37年了,但战友们为保障国脉畅通,挥汗如雨激战施工的场面时常浮现在眼前。
青藏铁路出关角山隧道后,为了避开河道,在一处名叫肯德龙沟的地方要拐一个近160度的急弯。
这段路堑是土质山体,原本距河道至少有30米,后被洪水冲刷掉了大半,对列车运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当时,我们连担负起二郎洞肯德龙沟水毁段河床抢险加固任务。
军令如山,早晨7点吃过饭后,我们在指导员李松文的带领下,一个排乘一辆解放牌马槽车,从驻地赶往70公里外的现场。“青藏高原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我们一到肯德龙沟就遭遇了7级以上大风,风带着哨音刮过,十分凄厉。虽已是5月,但仍然感到寒冷,飞沙走石,眼睛都睁不开,大家赶忙戴上防风墨镜。一下车指导员就指挥各班搭建帐篷,由于风太大帐篷一次次被刮倒,几次失败后,几名老兵抡锤打下几根木桩,支起帐篷后迅速用铁丝固定在木桩上,然后用土结实地压住帐篷的四个角,再将帐篷下面50公分用土埋住。到下午5点全连帐篷才搭好,我们脸上身上都是尘土,9个小时没喝一口水。
第二天,施工正式展开,技术人员制定了堆码石笼(现在叫宾格石笼)护河床的施工方案,用铁丝编成长五六米,高一米,宽两米的笼子,往里装石头,然后层层往上码。因需要几千方石料,汽车连为每一个班配一台解放翻斗车,战士们到处找石头,河里没有了,就顺着草原往山脚下找。为了完成采石任务,各班争先恐后,中午也不休息,很多战友的衣服磨出了窟窿,手上、腿上都不同程度地被刮伤,但大家毫无怨言。
青藏铁路一期通车后,当一列列满载物资的列车平安地从这里通过,我们感到骄傲又自豪,那段艰苦岁月的磨砺也成为我们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